40学时《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铸造 一 . 填空:
1.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 ( 。 2.合金收缩有 ( ( ( 三个阶段。
3. (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主要原因。 4.铸件裂纹有( (两种形式。
5.白口铸铁 C 全部以(形式存在;灰口铸铁 C 全部或大部分以(形式存 在;球墨铸铁 C 大部或全部以(形式存在;可锻铸铁 C 大部或全部以(形 式存在。
6.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小而分散的光滑孔洞的铸件缺陷被称为( ,在最后凝固的部位 形成的大而集中的孔洞是( 。采用(凝固原则可以减少或消除它们。
7. 铸件常用的时效处理方法有( 、 ( 、 ( 。 二 . 简答题:
1. 什么是浇铸位置?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浇铸位置是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2铸件宽大平面应朝下,这是因为在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对型腔上表面的强烈辐 射,容易使上表面型砂急剧地膨胀而拱起或开裂,在铸件表面造成夹砂结疤缺陷。
(3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应置于铸型下部或垂直、倾斜位置。
(4形成缩孔的铸件,应将截面较厚的部分置于上部或侧面,便于安放冒口,使铸件 自下而上 (朝冒口方向 定向凝固。
(5应尽量减小型芯的数量,且便于安放、固定和排气。 2. 简述定向凝固和逐层凝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 : 逐层凝固是铸件凝固的一种方式, 随着温度的下降, 固体层不断加厚、 液体层不断减少, 直达铸件的中心。
定向凝固也称为顺序凝固, 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 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是冒口本身的凝固。 3.简述白口铸铁、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 C 存在形式?
答 : (1白口铸铁 C 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 (2灰口铸铁 C 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 (3球墨铸铁 C 大部或全部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 (4可锻铸铁 C 大部或全部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 4.铸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1便于起模,使造型工艺简化。
(2 尽量将铸件重要的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面、 加工基准面放在一个砂箱中, 以免产生 错箱、披缝和毛刺,降低铸件精度和增加清理工作量。
(3使型腔和主要芯位于下箱,便于下芯、合型和检查型腔尺寸 5.铸件壁厚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1铸件的最小壁厚 : 铸件的最小壁厚主要取决于合金的种类、铸件的大小及形状等 因素。
(2 铸件的临界壁厚 : 在砂型铸造条件下, 各种铸造合金的临界壁厚约等于其最小壁厚 的三倍。
(3 铸件壁厚应均匀、 避免厚大截面, 当铸件各部分的壁厚难以做到均匀一致, 甚至存 在有很大差别时,为减小应力集中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防止壁厚突变。
第二部分 压力加工 一 . 填空:
1.金属的变形分为(和( 。
2.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体内部产生(的结果。
3. 金属发生冷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称为( ,进行(来消除金属的加工硬化。
4.锻造性的好坏,一般常用金属的(和(两个指标来衡量。金属的锻造 性一般取决于(和( 。
5.金属的锻造性一般取决于(和( 。其中压力加工条件受 ( ( (的影响。 6.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 、 (和(三大类。 7.模锻按使用设备的不同,可分为( 、 (和( 。 8.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分为(和(两种。 9.模锻模膛又分为(和(两种 。
10. 胎模锻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为( 、 (及(三种类型 11.冲裁包括(和(两个具体工序。 二 . 简答题:
1. 何谓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选择零件坯料时, 应怎样考虑纤维组织的形成 和分布?
答:铸锭中的塑性夹杂物(MnS 、 FeS 等多半分布在晶界上,在压力加工中随晶粒的变形 而被拉长,而脆性夹杂物(FeO 、 SiO2等被打碎呈链状分布在金属的基体内,再结晶后变 形的晶粒呈细粒状,而夹杂物却依然呈条状或链状被保留下来,形成了纤维组织。
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方向性。如纵向(平行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和韧性好,横向(垂 直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和韧性差。
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与纤维方向重合, 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并使纤维沿 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2. 自由锻造的结构工艺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尽量避免锥体和斜面结构; 2避免曲面相交的空间曲线;
3避免加强筋、凸台、工字形截面或空间曲线形表面; 4合理采用组合结构。
3. 模锻时如何确定分模面的位置? 答:1 要保证锻件能从模膛中顺利取出; 2 选定的分模面应使零件上所加的余块最少;
3 为了便于锻模的机械加工和锻件的切边, 同时也为了节约金属材料, 盘类锻件的高度 小于或等于直径时,应取径向分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