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为使锻模结构尽量简单和便于发现上下模在模锻过程中的错移, 应尽可能采用直线分 模,并使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
5 考虑到锻件工作时的受力情况,应使纤维组织与最大切应力方向垂直; 6 锻件较复杂的部分应尽可能安排在上模。 4. 锻件上为什么要有模锻斜度和圆角? 答:模锻斜度便于锻件从模膛中取出。
锻件的外圆角半径对应模具型槽的内圆角, 有助于金属流动而充满模膛, 还可避免了锻 模在凹入的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裂纹;锻件的内圆角半径对应模具型槽上的外圆角, 可以缓和金属充型时的剧烈流动, 减缓锻模外角处的磨损, 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还可以防 止因剧烈变形造成金属纤维组织被割断,导致锻件机械性能下降
5. 板料冲压工序中落料和冲孔有何异同?冲裁模和拉深模的结构有何不同? 答:它们的模具结构、操作方法和分离过程完全相同,但各自的作用不同。落料时,从板料 上冲下的部分是成品, 而板料本身则成为废料或冲剩的余料。 冲孔是在板料上冲出所需要的 孔洞,冲孔后的板料本身是成品,冲下的部分是废料。
拉深模的凸凹模工作部分不是锋利的刃口, 而是具有一定的圆角, 同时为了减小坯料被 拉穿的可能性,拉深模的凸凹模间隙远比冲裁模的大,并且间隙稍大于板料厚度。
6.简述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原则? 答:1拉深件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 2空心零件不宜过高或过深。 3拉深件的圆角半径应尽量放大。
7.简述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原则? 答:1弯曲件形状应尽量对称。
2弯曲半径不小于最小弯曲半径,并考虑材料的纤维方向。 3应使弯曲区与孔边保持一定的距离 4弯边直线高度应大于板厚的两倍。 5为有效防止裂纹 ,可事先钻出止裂孔。 第三部分 焊接 一 . 填空:
1.焊接方法可分为( 、 (和(三大类。 2.电阻焊通常分为( 、 (和(三种形式。 3. 常见的焊接接头形式有( 、 ( 、 (和( 。
4. 直流电焊机正接是工件为 ( 焊条为 ( ; 反接工件为 ( , 焊条为 ( 。 5.焊条由(和(两部分组成。 6.焊条按熔渣性质分( (两类。
7.根据钎料熔点的高低不同,钎焊可分为(和( 。 8.钎料熔点低于(的钎焊叫( 。 9.间接评估焊接性有(和(两种方法。 10.铸铁的焊补方法有(和(两种方法。 二 . 简答题:
1.焊接方法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焊接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熔焊、压焊和钎焊。
(1熔焊:加热速度快,加热温度高,接头部位经历熔化和结晶的过程。熔焊适合于 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
(2 压焊: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 适合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加工。
(3钎焊: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不仅适合于同种材料的焊接加工, 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2.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当焊接变形产生后应 如何去矫正?
答: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
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 1 反变形法; 2 刚性固定法;
3 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 4 合理安排焊接顺序; 5 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 常用的矫正变形方法 : 机械矫正法;
2 火焰矫正法。
3. 焊缝布置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1尽量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 (2焊缝位置应便于完成焊接操作: (3焊缝应避开应力最大和应力集中位置: (4焊缝应尽量分散布置,避免密集和交叉: (5焊缝布置应尽量对称: (6焊缝布置应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7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长度和截面: (8焊缝转角处应平滑过渡:
(9焊缝布置应照顾其它工序的方便和安全: 4. 选择焊接方法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1焊接接头质量要符合技术要求; (2根据焊件材料选择焊接方法; (3提高生产率,降低焊接成本;
(4考虑焊接现场设备条件及工艺可能性。
5.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减小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 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 减小 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