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建史 近代部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9 10:01: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现代派建筑的内容:

a .包括德国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定居法国的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理性建筑;

b .美国的赖特和德国的沙龙为代表的有机建筑; c .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为代表的建筑人情化与地域性。 他们都具有现代派的共同特点:

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

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和建造过程一致。

1.八大倾向:

1.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理性主义是指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后在世界范围内演变为“国际式”建筑风格: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最普通与最多数的一种。以设计方法来说是属于“重理”的。它有不少作品被认为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实际的需要。 “理性主义”优点:

1)同折中、复古进行斗争; 2)使建筑适应工业社会。 “理性主义”缺点: 1)过分强调功能和技术; 2)否定历史;

3)过分强调客观性、普遍性; 4)手法生硬、形式雷同。 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

1)讲究功能技术的同时,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 2)采用对功能、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综合统一的方法。 它最先在美国取得成果。 代表建筑:

(1)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年)(书p241图5-2-1)是这个倾向的早期实例。 设计者: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由格罗皮乌斯和他的7个得意门生组成)。 (2)西柏林国际住宅展

2. 粗野主义倾向

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 代表人物:柯布西耶和英国、意大利、美国与日本一些现代建筑派的第二代与第三代建筑师(如史密森夫妇等)。 建筑特点:

1)常采用粗糙的混凝土。 2)夸大沉重构件。 3)建筑体量碰撞在一起。

4)“粗野主义”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相关的,客观对待现实。 5)提出大量、廉价、快速的工业化美学观。 6)以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

7)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代表建筑:

1)马赛公寓(1947-1952年,书p251 图5-3-1)

2)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1951-1957年,书p252-254 图5-3-2)

3.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

最早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常把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讲求技术精美倾向的基本主张: 1)结构逻辑性:结构就是一切。

2)全面空间:功能服从于空间,提出“全面空间”。

3)强调“条理性”设计思想方法: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4)“少就是多”: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形式、精确施工。

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埃罗.沙里宁(1910-1961年 ) 代表建筑:

1)法恩斯沃斯住宅(1945—1951年,书p260-261图5-4-1) 设计人:密斯.凡.德.罗

2)湖滨公寓(1951~1953年,书p261 图5-4-2) 设计人:密斯.凡.德.罗

3)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年,书p261-162图5-4-3) 设计人:密斯.凡.德.罗

4)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1955年,书p262 图5-4-5) 设计人:密斯.凡.德.罗

5)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新馆(1962~1968年, 书p262~263 图5-4-6)

设计人:密斯.凡.德.罗

6)通用汽车技术中心(1951-1956年,书p264-265图5-4-7)。 设计人:小沙里宁

4. 典雅主义倾向

典雅主义(Formalism,又译成形式美主义)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说都是比较“重理”的。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主要是在美国。

建筑特点: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 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典雅主义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

**现代建筑的传统美学法则:a)以“纯几何形态“作为现代建筑美学的基础(认为建筑就是直线及各种几何形体的组合体。b)以表现材料、结构、施工特点来作为建筑美学的依据。 “典雅主义”的优点:表现为优美、古典、安定、雄伟。缺点:表现为缺乏时代创造性、思想简单、手法贫乏。

代表人物:美国的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等一些现代派的第二代建筑师。 代表作品:

1)谢尔登艺术纪念馆(1958-1966年,书p267 图5-5-1) 设计人:约翰逊

2)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1955年,书p268 图5-5-2) 设计人:斯通

3)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1959年, 书p269 图5-5-6) 设计人:雅玛萨奇

“典雅主义”倾向在某些方面很像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一个是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而“典雅主义”则是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搜索更多关于: 外建史 近代部分 的文档
外建史 近代部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44lq104dy0fvam2h1p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