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整理版
新余四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
政治试卷
命题人:任南秀 审题人:张文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表述中,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房地产市场情况,
学习参考资料
认真落实差别化的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抓紧清理和纠正地方出台的越权减免税以及其他与中央调控要求不相符合的规定。这体现了辩证法唯物论的( )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十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5.在台风“鲸鱼”登陆之前,我国气象专家就作出了正确的预报,有关部门也启动了防台风应急机制,从而大大减轻了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可见( )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 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word整理版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6.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7.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最高水位,选择175米的最高蓄水位是充分论证的结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勘察、规划、设计和论证,最后用了40多年时间才最终确定。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习参考资料
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9.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10.黑格尔说:“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word整理版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着重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 )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边漫画《受贿前后》告诉我们( ) 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②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外部因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学习参考资料
13.自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从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上看,这主要体现了(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两分法、两点论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4.有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是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到“十二五”末,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
word整理版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16.前不久,有关部门推出18个典型地区,他们虽然发展环境不一,发展条件各异,发展路径有别,但是最终殊途同归,都走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由此可见( )
A.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
C.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7.2008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延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也必将造成影响,但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
学习参考资料
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8.我国改革30年来,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就。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①调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②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9.传统的发展观坚持“唯GDP论”,把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唯一追求,结果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突出;“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这说明( )
A.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B.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word整理版
C.价值观不同,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也就不同
D.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就不同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引发人们的思考。回答20—23题。
20.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助长了金融自由化。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①坚持经济人假设 ②主张市场自由化 ③主张私有化 ④主张增加储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引起人们想起凯恩斯革命。应对经济危机,凯恩斯主张( )
A.扩大财政收入来增加消费,扩大需求 B.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扩大需求
C.推行企业国有化增加投资,扩大需求 D.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抑制投资,抑制消费
学习参考资料
22.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性、借鉴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 A.有效需求不足 B.生产相对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
23.“我们不要浪费危机”。反思危机教训,立足国情,化“危”为“机”,努力拼搏,我国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这说明( ) ①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4.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5.有专家建议,减少污染排放的主要出路之一是提取废水、废气和废物中的有用成分,将其变为有使用价值、有市场的产品出售,以收回污染减排的投资。这说明(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