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怀化二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 ”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 ”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 ”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 ”,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⑴枫叶荻花秋瑟瑟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⑵横槊赋诗 哀吾生之须臾 ⑶益慕圣贤之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郴州质检2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把人生的真义说明白,却又突然感到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以“ ”一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同时又以“ ”一句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的追念。
(3)韩愈在《师说》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其中“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是“ , ”。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重点字:辨)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点评】《师说》中的名句辑录:
1.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永州三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具体表现了古仁人无论 进退都忧国忧民的情怀.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 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3)庄子《道遥游》中的鲲鹏横空出世,吞吐宇宙,其中 ,
两句表现其展翅而飞,无所阻挡的气势。
16.(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
叹(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益阳市4月模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第三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文章不是直陈其事,而是用了两个问句,首先由曹操的《短歌行》中诗句发问:“
____?\然后又由眼前的山川形胜发问:“ ?”两次发问使文章泛
起波澜。
(2)《岳阳楼记》开篇以“ ”点明时间;第二段以“ ”一句承上启下,然后经“然则”一转,由单纯写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氓》中选用意象“桑”,既做到了比喻贴切、生动,又暗示了情感的发展变化,初婚之时桑“ ”,遭遇遗弃时则“ ”,读来自有神韵。
娄底二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的《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三峡春冬时节山水草木之特点,而三峡秋天时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春冬时节大异其趣。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艰难,而“____________________”又用行人的动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16.(1)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2)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3)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长沙一中、株洲二中等六校4月联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的《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三峡春冬时节山水草木之特点,而三峡秋天时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春冬时节大异其趣。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艰难,而“____________________”又用行人的动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