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鉴别是急性还是慢性肾衰竭; 3.分析慢性肾衰竭的程度; 4.明确有无合并症;
5.诊断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 治疗原则
1.营养治疗:低蛋白饮食。 2.降压治疗
3.纠正肾性贫血:主要是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 4.治疗肾性骨病。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6.防治心血管并发症。 7.控制感染。
8.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净化和肾脏移植。
题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水肿5年,夜尿增多2年,乏力、厌食1个月”就诊。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眼睑水肿,无乏力,纳差,腰痛,血尿等,于当地医务所测血压150/90mmHg,未规律诊治。此后水肿间断出现,时有时无,时轻时重,未予重视。近2年来出现夜尿增多,3~4次/夜,未诊治。患者近1个月无诱因感乏力、厌食,有时伴恶心、腹胀,无腹痛、腹泻或发热。自服多潘立酮(吗丁啉)无效,乏力厌食症状进行性加重,遂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可,大便正常,尿量无明显改变,近1年体重有下降(具体不详)。
既往史:无糖尿病史,无药物滥用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8℃,P90次/分,R20次/分,BP160/100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双眼睑轻度浮肿,皮肤有氨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88g/L;尿常规:蛋白(++),RBC(++);粪便常规(-)。血生化:Cr900μmol/L,HC0 315mmol/L,血磷升高。B超:双肾缩小,左肾8.7cm×4.0cm,右肾9.0cm×4.1cm,双肾皮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 分析步骤: 1.诊断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肾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中度) 代谢性酸中毒 高磷血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隐匿起病。
(2)患者间断晨起眼睑水肿,发现血压升高5年,出现夜尿增多2年,厌食、乏力进行性加重1个月。 (3)既往无殊。
(4)查体BP160/100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双眼睑轻度浮肿,皮肤有氨味。
(5)辅助检查Hb 88g/L;尿常规:蛋白(++),RBC(++);血生化:Cr900μmol/L,HC0 3-15mmol/L,血磷升高;B超:双肾缩小。 2.鉴别诊断
-
1.急性肾衰竭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肾功能迅速恶化,B超可见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与该患者不符,考虑可能性小。
2.原发性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损害,但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后期方出现肾功能受损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其他靶器官损害的表现。该患者首先出现水肿,同时伴血压升高,考虑本病可能性小,必要时可行肾活检进一步除外。 3.进一步检查
(1)病因筛查 如血糖,眼底检查,肾血管超声,自身抗体,肾活检等。
(2)并发症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血气分析,电解质,胸片,超声心动,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4.治疗原则
1)营养治疗 低蛋白饮食。 2)降压治疗 3)纠正肾性贫血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 5)防治并发症 6)肾脏替代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