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3 5:30: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道县一中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王鑫秀 审定:彭福湘 总第 课时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时:2学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宋词的风格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1、作者

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得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纶(lú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B. 纶(lǔ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催(cuí) C. 纶(guā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D. 纶(guān)巾 酹(lèi)酒 憔(qiáo)悴 崩摧(cuī) 答案:1.D 二、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阕

1、概括词的上阕内容。

明确:上阕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 ①、大江、浊浪、乱石(形 仰)、惊涛(声 俯) 千堆雪(色); 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 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浪涛奔腾澎湃

道县一中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王鑫秀 审定:彭福湘 总第 课时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江水汹涌翻滚

3、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赏析下阕 1、概括下阕内容。

明确:下阕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2、文中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3、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这首词在表达上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明确:特点 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 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 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三、课堂练习 背诵全词 四、课后练习

1、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C )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AC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定风波(教师版)

道县一中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王鑫秀 审定:彭福湘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诵读并背诵本词。 2、学习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

3、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 4、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学习过程 1、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解词释句

?芒鞋:草鞋。 ?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料峭:形容微寒。 ④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3、、学习小序

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背景、作者的心情。为后边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张本。 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上阙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是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 明确:雨骤

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 明确:同行:皆狼狈

作者:独不觉、吟啸、徐行 心态:泰然自若、闲适、坦然 3、“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境 。 马:达官贵人的象征 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镇定从容、旷达乐观 4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

5、“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二)齐读下阙,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道县一中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王鑫秀 审定:彭福湘 总第 课时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明确:(1)“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2)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3、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明确:(1)以小见大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畏坎坷淡泊超然的情怀。 (2)双关:“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3)比喻“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三、课堂练习 背诵全词 四、课后练习

1.下列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

A大江东去 B千古风流人物 ...C回首向来萧瑟处 D同行皆狼狈 ....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3、填写下列各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 ,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⑵《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周瑜的句子: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 。

(3) ,谁怕? 。 (4) ,归去,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搜索更多关于: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的文档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4mx55q3g64uc578dlw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