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3
3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3
3
2.已知铜密度为8.9×10kg/m,酒精密度为0.8×10kg/m,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20g
B.10g
C.16g
D.8g
3.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4.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A.
B.
C.
D.
5.(2017?齐齐哈尔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
须远离凸透镜
6.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 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
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 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 7.“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B.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8.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9.晋城市自然景点众多,下列景色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沁水?历山?冰挂如玉 B.陵川?王莽岭?白雪皑皑 C.高平?羊头山?霜染大地 D.泽州?青莲寺?云雾缭绕
10.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4.5m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二、填空题
1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_____(选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_____。
12.春天到了,小明用一架镜头焦距为f=50mm的照相机拍一朵桃花的像,此时镜头与桃花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为了使桃花的像更大一些,小明应_______(填“增大”、“减小”)镜头与桃花的距离,_______(填“增大”、“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1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填“向上”“向下”或“不会”)移动,如果使用中发现出现标尺上端不动,下端位置偏右的倾斜情况,液面高度示数比真实值偏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偏”)
14.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a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b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15.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禁止鸣笛”属于控制噪声措施中的__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
16.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____的,图是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巡航钓鱼岛的歼击机加油的情景,此时歼击机相对于加油机是_____的。
三、计算题
17.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ρ金=19.3g/cm,ρ银=10.5g/cm)。请问:
3
3
3
3
3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这一点,可以粗略测量人到山崖的距离。小峰面对山崖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他离山崖有多远?这种方法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四、实验题
19.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将测得的四组数据填在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体 铝块1 铝块2 松木1 松木2 质量(g) 54 108 108 10 体积(cm) 20 40 216 20 3质量/体积(g.cm) 2.7 2.7 (①) 0.5 ﹣3(1)表格中①的数据是:_____。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同种物质,_____。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
20.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_____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
个焦距恰当的_____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_____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我们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平面镜水平放置,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以绕接缝N翻折。 (1)为什么用白色纸板?
(2)纸板为什么要可以绕接缝ON翻折?
22.如图所示是冰熔化的图象,设相同的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物质在3min时具有的内能________ (选填“>”、“<”或“=”) 物质在5min 时具有的内能,由图象可知c冰________c水(选填“>”、“<”或“=”),所以相同的时间内________(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若将200g的水由0℃加热到10℃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不考虑热散失,c水=4.2×10J/kg?℃)。
3
2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_________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24.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