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500多千米,若以5500km为标准,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同学们想用学过的知识测量.
(1)第一小组用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测量的方案如下:
a.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当指针静止时如图A所示,此时应向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b.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石块质量如图B所示,则石块质量_________g;
c.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体积V2. d. 石块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用石块质量、V1和V2表示). (2)第二小组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和细线测量的方案如下: a. 用细线将石块系在测力计下,测出石块的重力G .
b.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测力计提着石块,使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 c. 石块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用G、F和ρ水表示). (3)第三小组用天平、烧杯、水和细线测量的方案如下: a.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石块质量如图B所示. b.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58. 8g.
c. 用细线系着石块,使石块悬在烧杯的水中,如图C所示,天平平衡时,天平的示数为66. 8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g/cm. 2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蜡烛移到图中a点,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据此可制成_____。把蜡烛现象 结论 逐渐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_____(填“正立”或“倒立”) ②要让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应将蜡烛放在刻度尺的_____范围内。 方法 ③研究光现象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2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3
(1)实验过程中蜡烛 B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的____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_______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图乙中____ 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22.小刚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石蜡的温度/℃ 海波的温度/℃ 0 40 40 1 41 42 2 42 44 3 44 46 4 46 48 5 47 48 6 48 48 7 49 48 8 51 48 9 52 50 10 54 53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态。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石蜡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3.(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铃声又逐渐变大,此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真空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如图乙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____,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 24.(1)图甲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C D B B B C 二、填空题 11.最大 变大 12.变小 13.熔化 不变
14.空气 信息 声源 15.静止减小 16.左 不变 三、计算题
17.(1)2m/s(2)48g 18.(1)60m/s;25.6h 四、实验题 19.右4
18.4gG?VV 水 1.84
2?1G?F20.照相机 小 倒立 50cm~60cm 21.不需要 对称 不能 B BD 22.不变 液 非晶体 23.不能 振动 越大 24.5 24
模型法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2.由两种密度之比为ρA:ρB=3:2的材料制成的小球A和B.其质量之比mA:mB=4:3,其外观体积比为VA:VB=3:2:则下列有关小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小球可能都是空心 B.A,B两小球中,A球肯定是空心 C.A.B两小球中,B球肯定是空心的 D.A.B两小球中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4.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6.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北方冬天冰冻衣服变干--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凝固现象 C.冰棍冒出“白气”--汽化现象 D.冬季地面上霜的形成--凝华现象
8.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了冰升华吸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