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下图示意工业集聚中的扩散。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应该集聚,没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不会集聚
B.工业集聚势必形成工业地域
C.工业集聚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D.工业集聚最终会形成工业分散,工业分散最终也会导致工业集聚 2、若图中细箭头表示的是鲁尔区内部的工业空间扩散,则其主要原因有可能是( ) A.政府的行政规划
B.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C.集聚核心区的饱和导致企业压力增大,成本增加 D.集聚区外围和周边地区比集聚核心区条件更优越
解析 第1题,没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也可能由于规划建设的需要而集聚在一起,故A选项错误;工业集聚不一定能形成工业地域,
故B选项错误;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并不互为最终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第2题,在集聚核心区,工业的饱和使得企业压力增大,成本增加,从而向外部空间分散。 答案 1.C 2.C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3~5题。
3、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4、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 C.环境污染小
B.成土时间短 D.资金投入少
5、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
B.温差大
C.降水多 D.风力大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草方格可以阻挡近地面的风,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拦截水分,C对。第4题,黏合剂能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逐步使沙漠土壤化,比自然土壤的形成时间短,B对。第5题,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西瓜品质好,C错、B对;沙漠土层薄,且有机质含量少,A错;风力大会增大水分蒸发量,不利于西瓜生长,D错。 答案 3.C 4.B 5.B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6~8题。
6、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7、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8、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6题,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区。第7题,地下住宅的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同时可以把地下住宅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地下住宅的“屋顶”和“墙壁”都是相当厚的土体和岩石,这种“墙壁”传热慢,使得地下住宅能保温也能隔热。地下住宅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地下住宅口和通天井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地下住宅里的气温变化总是滞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变化不大。夏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