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块来自火星的石块,上面含有原始生命的化石,虽然还有争议,但是首度揭开了地球生命和太阳系其它星球互相交流的可能性。初步认识信息场的功能后,就发觉其实不必局限于太阳系,地球生命可能早已和本银河系或其它星系的外星高等文明有过交流,而我们仍然浑浑噩噩地毫无所知。11(注1:这部分科学研究本世纪仍有待努力,也可参考笔者著作:“外星人与天帝教”12)(注2:参考附录一)
(5)超常感应在东方宗教,特别道教、神道教、瑜伽术密宗及易经卜卦应用很广。迷不迷信或科不科学在于了解够透澈吗?应用谨慎吗?灵异事件的启发效果,在台湾地区已不算奇怪新闻,例如台湾中国时报2004年11月5日C1版就刊登一篇寻子悠悠18载,圣杯(透过乩童起驾掷茭获得)指引开棺故事。13 但由于沟通者的自私心及程度太差,就有时出现骗财骗色事件,而神明乩童与宗教传圣训三才或天人沟通亲和人才,彼此接收讯息内涵也常有差距,要科学分析真假正邪。
3.宇宙全息论与宇宙网络:
在本世纪中叶,C.容格(Carl G. Jung)就已经推测到,我们的有些梦反映了全体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它们具有“超自然的”特性。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都持类似的观点。根据梦的研究者M.厄尔曼的观点,即使我们是作为单个人生活的,并且同我们物种和我们的集体是分离的,我们的梦也会重新建立起我们的联系;这些联系促使我们努力与自然和宇宙和谐生存。与弗洛伊德所说的梦中的心理实体处在相互敌对状态的理论不同,厄尔曼的梦的理论把作梦与具有整体性的我们,彼此相互关联联系在一起。
我们在心灵深处,把我们相互联系起来的这一观点,也为物理学家F.A.沃尔夫所赞同。他甚至说,我们在寻找个人大脑中的意识时没有切中要害。他写道,也许“我的”意识并不只存在于我的皮肉之内,而且也存在于一种延伸的场中。
上述结论尽管大胆,但在精神病学家S.格罗夫的著作中引人注目地得到了肯定。他的“新心灵绘图法”是基于无数有关病人改变状态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当病人进入某种改变的状态时,他们获得了他们通过眼睛和耳朵所不能获得的信息。格罗夫得出结论说,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几乎可以从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中获得信息,并与之融为一体。有这样的经验:与另外一个人一起进入一种双体统一(dual unity)的状态,并完全与另一个人融为一体。也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的意识与一群人的意识谐调一致,并扩大到包括全人类。一个人完全能够超越人类经验的限度,与看上去是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和任一的意识融为一体。根据格罗夫的观点,也可以体验整个生物圈、这个星球和整个宇宙的意识。
格罗夫并不是惟一提出这些主张的人,这些主张本身也不是新东西。它们可以追溯到东方哲学的最早源头;在瑜珈经典中,它们已经有了系统的描述。古代的著作描述了使个人的心灵受到宇宙力的约束的“方法”:瑜珈功。无论谁都可以遵照这样的方法,扩大他(或她)的意识,而无需求助于超自然的力或实体——甚至不需要精神治疗者。
帕坦贾里所描述的心灵控制传递了惊人的能力。德国的意识研究者F.-T.哥特瓦尔德在瑜珈经典中看到不少于33个这样的例子,从控制一个人自己的感觉到控制物质世界。最经常提到的能力包括:对其它生物的心灵和思想的了解,对一切生物的语言的了解,对过去和未来的了解,对隐藏的或遥远的客体的了解,对先前的存在物的了解等。有这种神功的人几乎能够完全控制身心和与之相配的在宇宙中延伸的意识。他们的心灵达到了了解整个宇宙的程度。
有这种神功的人的某些能力已在当代人进行深刻思考时被重新发现。用格罗夫的话来说,呈现在这些心灵和意识状态表面的经验清楚地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以某种还未得到解释的方式包容有关整个宇宙或所有存在的信息,具有潜在的经验可以达到宇宙的所有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宇宙网络。
这一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尽管精神病专家现在还缺乏关于他们这些发现的科学解释,但是科学发现的步伐很快,科学家也许很快就能对这些神秘现象的一部分作出有意义的解释。新出现的概念使我们想起荣格所直觉到的:人类的精神在整个人类中是连续的。我们相互关联的大脑/心灵和人类世界其余部分之间的交流是不断的,而且是双向流动的。我们向其它人传递我们的思想、印象和情感,同时也接受其它人的思想、印象和情感。在我们的心灵中所进行的一切都在量子真空的零点场中留下痕迹,而且在我们心灵中所进行的一切都能够被那些知道如何把微妙痕迹“调整”到和传播到那儿的人所接受。
同样,我们的大脑可以接受到来自基于真空的全息场的信息而无需借助像眼睛和耳朵这样的身体接受器。证据表明,当我们进入自由变动的意识变更状态(例如处在醒着和睡觉之间的白日梦状态,沈思或祈祷状态,由有意识地呼吸和集中注意力而产生的特殊状态)时,超越时空的信息就到达我们的心灵。14
(注:其它的物种也接受来自包含这个行星的场的信息:鱼利用地球的磁场来导航——这个场的强度决定了它们相对于这个场的游动的方向;蜜蜂利用磁场来为它们定向和交流;家鸽会受到磁场的微小涨落的影响,那怕磁通量密度的变化只有几个毫微特斯拉(1毫微特斯拉=10-9特斯拉);候鸟与这个场的磁通量密度线或者成直角、或者相平行地飞行。另宇宙全息自律,也可参考王大有著作15。)(笔者注:先熟悉地球场,再推广至太阳系场、银系系场、宇宙网络场,迈向真正宇宙动力沟通时代)
4.场论:
(1)生物场能与修行
在生物学中,场的概念有一段更长(即使有争议)的历史。要理解生命自然界显着有序的形式是怎样出现的,许多生物学家已经提出,除了生物化学过程和遗传程序之外,在有机体中必定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场在起作用。(注:台大电机系马志钦教授是此研究专家)
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H.S.伯尔认为,生物场是指引和组织生物体肉体结构的一种L(生命)场。伯尔的合作者L.拉维兹声称他已经找到了L场在肉体死亡之前的一瞬间消失的证据。而俄罗斯的生物学家V.M.伊纽欣,毫不犹豫地声称,生物场是物理实在,无论它们是否与生命有机体有关联。按照伊纽欣的观点,这种场是由离子、自由电子和自由质子组成的物质的第五种状态。虽然对人类而言这种场附属于大脑,但它也可以超越有机体表现出来,并产生心灵感应现象。
英国植物生物学家R.谢尔德雷克,是人们广泛谈论的即使是有争议的生物场理论的作者,他也一直认为生物场具有自身的实在性——存在于生物场起作用于有机体之外。在谢尔德雷克看来,“形态发生场”是由以前存在的同类有机体连续地塑造和加强的。物种的现有成员通过超越时空的因果联系与同物种的过去成员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通过形态共振方式发生,这是一种需要形式或模式的相似性的现象。共振通过重复而得到加强,所以某一物种越是已经繁殖,它在未来就越是能繁殖;一种动物越是已经学会某种行为习惯,其它动物就能更快地学会这种行为习惯,如此等等。
早期按照谢尔德雷克的观点,形态发生场并不携带某种可测量的能量。但是目前有不同看法。前苏联的波波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说,人类生物能量场的波长在300~2000毫微米(1毫微米等于100亿分之一米)的频率范围内变动。他们宣称,这种场与自然治疗仪产生的效应有关,治疗仪的场与病人的场相互作用。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已经开始研究人类生物场的能量问题,他们发现这种场随着被试者的精神能力而变化。例如气功师就比其它大多数人具有更高水平的生物能。
这一观察已被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能量场实验室的V.亨特的研究所证实。她用由电路连接被试者和具有短程调频数据传输的遥测装置的精密仪器,通过把银或氯化银传感器连到被试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测量人们的“情感部位”。她的测量显示,由身体辐射的能量振动频率包含人类气息中所有对颜色敏感的认知。亨特发现,从神秘主义者、预言家和治疗者身上辐射出的能量场,在比身心属于正常状态下的人的场,还高得多的频率范围(400赫兹左右,而后者通常不到250赫兹)内变动。具有极高精神天资的个人所记录下的“气息”(aura)频率往往高达200千赫兹——这是亨特实验仪器的频率极限。那些在这种辐射水平上的人往往报告说,他们接收到了远远超出直接感觉经验范围以外的移动图像和事件,包括神秘的原型、遥远的地方和过去很久的时间。16(注:超常感应或称超感知觉ESP)
(2)真空扭力波与扭场或称挠场(torsion field, axion field)(自旋场以光速
109倍,即10亿倍光速传递讯息)(注:李嗣涔教授认为扭场就是中国常讲的气场,水晶气场)
(A)挠场(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
是物体自转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这种场在过去三十年来已经俄国科学界为主的大量实验所证实。它有如下的性质:(1)与引力场相似,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它的作用只会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2)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9倍;(3)挠场会产生轴相的加速;(4)挠场源被移走以后,在该地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也就是挠场有残留效应。
1950年代中到1970年代末,苏联(今俄国)柯易列夫教授为天文望远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侦测器,发现即使用金属遮住望远镜,也能侦测到星球的信号,表示星球所发射的电磁场中有一些信息是无法被金属遮蔽的。由于星光传递到地球需要一段时间,他还发现如果把天文望远镜指向不是星球可见的位置,而是现在真正的位置,则侦测器会测到非常强烈的信号,表示星球发射出一种比光速还要快几十亿倍的信号。这个现象在1980及1990年代经俄国科学院及乌克兰科学院证实,并用星体旋转所产生的挠场来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注:柯易列夫教授在1940年代就提出时间和旋转有关)
在60到80年代当然还发现有很多异常的物理现象与自旋有关,比如俄国的巴里咸夫斯基(Baryshevsky)发现中子通过自旋极化(自旋排向同一方向)的靶时,会有进动(粒子自旋会绕某一轴旋转)发生,导致进动的场要比标靶原子核的磁场大几千倍。美国阿岗实验室的克里奇(Krusch)发现自旋极化的质子散射横截面,与自旋的方向有关。法国的路易勒(Lhuiller)发现氦3的热导现象与原子核的自旋有关。这些现象很难用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但是可以放进挠场的架构做统一解释。
1980年代起俄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制造挠场发射器,采用旋转的物体或旋转的磁铁来做发射源。乌克兰材料研究所发现,这种发射器发射的场可以改变任何物质内部的自旋结构,
而与通灵者对物质所能产生的改变类似,第一次把挠场与人体潜能连接在一起。而这些研究当年是由苏联科学与技术国家委员会下的“非传统技术中心”所支持。
1993年俄国物理学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来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据称所有已知的基本物理方程式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杨——密尔斯方程”、“海森堡方程”等均可以由这十个真空方程式导出完整的几何型式。我本身不熟悉希波夫方程式,不过他的结论却令我感到无比的震憾,因为这些结论与我们所熟知人体潜能或信息场有相当的相似性。他的方程式显示除了传统的电磁场及万有引力场是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外,还存在第三个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就是挠场。(注:挠场的强度中有许多项并没有万有引力G或普兰克常数h的乘积,因此它的强度并不弱)
再提一次: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第一、挠场速度的极限不小于光速的109倍;第二、挠场在四度时空的传递不受光锥限制,也就是它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第三、挠场能传递信息但不传递能量;第四、挠场并不一定遵行重迭原理。
由于粒子自旋沿着旋转轴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因此挠场也有左旋及右旋两种。一个非过渡金属原子中的电子如果为偶数个,其电子整体的自旋通常为零,不会产生磁场,但是其电子及原子核自旋所伴随的挠场而合成整个原子的挠场却不一定为零,因此挠场不一定伴随磁场,但是磁场一定会伴随着挠场。一般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挠场又会合成分子的挠场,固体中所有原子挠场的合成会形成固体的挠场。大部分状况下,原子与原子间的挠场相位没有一定的关系,大量原子的挠场会互相抵销,不会产生宏观的挠场。但是有些材料像石英(水晶),由于晶格分子团(SiO4)形成特殊的螺旋构造,很像挠场的旋涡结构,有可能不同分子团的小挠场同调相吸,形成巨观的旋涡挠场而发射出去,造成千百年来水晶有“气”的传说。
而挠场与超越四度时空信息场的关系又是如何?如果挠场的速度不小于光速的109倍,则可以用来解释量子力学里很难理解的双光子纠缠(entanglement)现象,也可以用来理解信息场内似乎没有空间距离的现象,虽然109倍光速仍不够快,横越我们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仍要花八个多小时(笔者注:李嗣涔校长计算有误,应为52分钟33秒6,且这里未考虑曲线空间移动不同于直线移动,另百万光年才是八个多小时)。如果挠场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则可以理解信息场的师父可以瞬间看到我们的过去,也能看到我们的未来。17(另笔者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H+(氢离子)共振自旋形成的扭场或挠场是人体传递讯号的基础,这个看法台湾蔡肇祺老师,李嗣涔教授都有类似提法,且水中氧原子有其它重大功用。此外未来是有变动性的)
(B)另一种宇宙全息观念——物理真空扭力场(挠场)或量子真空
物质和真空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被发现。例如人们注意到,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空能与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相互作用。当电子从一种能态向另一种能态“跃迁”时,这些效应就出现了:它们所发射的光子显示出所谓的“兰姆位移”(频率稍微离开它的正常值)。真空能也对两片紧挨在一起的金属板产生辐射压力。在板与板之间,真空场的某些波长是不会出现的,因而相对于外部的场来说降低了它的能量密度,这就产生了一种压力(叫做卡西米尔效应),它推动板向内使之靠近。(笔者注:真空显示能量干涉作用,这与黑暗物质也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