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PiCCO测量价值
众所周知,在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都非常危重,需要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其中,心排血量是临床医生了解危重病人循环状态及心功能判定的重要指标。选择一种精确、连续、多数据联合应用的心排血量监测方法,是临床医生新的需求和目标。
近年来, PiCCO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它具有创伤与危险性小的特点,仅用一根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可以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生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处理能力,现已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O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基本原理是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心排血量,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iCCO通过在股动脉内测量温度一时间变化曲线,进而测量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全心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排血量、胸内血容量、连续心排血量等等,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全面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适应症和禁忌症:
? 适应症:1.心脏手术 2. 休克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4.急性心功能
不全5.肺动脉高压 6.腹部、骨科大手术 7.严重创伤 8.脏器移植手术 9. 需要进行心排量测量的儿童/新生儿
?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 2.主动脉瘤、大动脉炎 3.动脉狭窄,肢体有梗塞史 4.
肺叶切除,肺栓塞,肺内有巨大占位性病变。
10多年来,PiCCO技术历经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其临床优势也逐渐凸显: 第一,PiCCO是一种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的联合应用技术,是一种简便、精确、连续、床边化的监测技术。只需一根中心静脉和动脉通路,就能快速而直观提供多项特定的测量数据,如连续心排血量(CCO)、心搏容量(SV)、心搏容量变化(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心排血量(CO)、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等,可全面的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
第二,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PiCCO技术显著优于传统的胸腔阻抗法(TEB)等无创监测技术。无创监测技术仅适用于一般患者,而PiCCO技术在重症患者、新生儿、小儿等临床监护应用方面更准确、更敏感、更全面,监测结果受人为干扰因素少。
第三,ITBV和GEDV以容量参数反映心脏容量状态,消除了胸腔内压力及心肌顺应性等因素对压力参数的干扰,在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远比CVP、PAWP等更强。(它们可在血容量、儿茶酚胺、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变化时不受影响仍能给出准确的前负荷变化。)
第四,PiCCO在监测肺水肿的发生与程度方面,血管外肺水(EVLW)也比PAWP更准确、更合理。
第五,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PiCCO。同肺动脉导管相比,数据准确的同时,变异系数更低,对用户依赖性更小;操作简单,损伤与危险小。持续时间较长,导管留置可达10 天。可实时测量CO,能够及时而准确地指导治疗,有效缩减住院时间与费用。
第六,同单机PICCO相比,PICCO模块监测仪不是仅局限在单一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而是可以实时全面地获取更多生理参数,存储并计算结果,方便临床医生随时查看比较,同时也更节省采购费用。
综上所述,在ICU病房使用PiCCO进行危重患者的监护,是我们临床医生不错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