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二单元第24讲课时跟踪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4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18·绵阳模拟)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这说明( )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可知“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2.(2017·郑州模拟)“夏礼吾能言之,杞(杞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 )

A.熟悉夏商礼制 C.重视文献记载

B.感叹杞宋衰落 D.重建礼法规范

解析:文献充足就可了解夏商的礼,反映出孔子因礼法缺失,希

望重建礼法规范,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

答案:D

3.(2017·汕头模拟)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没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让人要有独立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7·皖南八校联考)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

解析: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明以人为中心,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涉及,

排除。

答案:B

5.(2018·黄冈模拟)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

A.端正民心的工具 C.维系等级的套路

B.凝聚家族的手段 D.齐家治国的方式

解析:依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A、B两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

答案:D

6.(2017·衡水模拟)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

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法家的“霸道”政策采取多种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2017·蚌埠质检)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表明各家都主张统一,故B项正确。

答案:B

8.(2017·江西调研)自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这主要反映出汉初( )

A.文学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B.“百家争鸣”局面得到持续发展 C.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D.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尚不严厉

解析:根据“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可知汉初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并不严厉,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

9.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解析:根据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B项是荀子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C项是法家思想。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0.(2017·咸阳模拟)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解析:依据材料“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11.(2017·湛江模拟)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

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二单元第24讲课时跟踪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4008xxm16et871df8g8njyy26yjv018h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