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2:14: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的热水,塞紧瓶塞,白 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和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和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 (2)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K2,可观察到量筒中液面的刻度为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

1

21. 用下列实验研究酸与碱的反应。

______。 (1)实验一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2)实验二在滴加盐酸过程中,多次测量溶液的pH.证明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 22.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研究CO2性质。将稀盐酸推入C装置中。

(1)打开K2,用D装置收集CO2的依据是______。 (2)关闭K2打开K1,其中一个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另一烧杯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再向该烧杯中滴加适量的______。

23. 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

影响Na2CO3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5页,共14页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 水的温度(℃) 溶液pH 温度(℃) 溶液pH a1 2% 20 a2 2% 40 a3 2% 60 b1 6% 20 b2 6% 50 b3 6% 60 c1 10% 20 c2 10% 40 c3 10% 70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20 11.22 30 11.35 40 11.46 50 11.48 60 11.50 70 11.50 实验二:将10%的Na2CO3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碳酸钠俗称是______。

(2)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编号),其结论是______。 (3)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小菁将Na2CO3粉末洒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适量热水,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

(5)解释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反应如下,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O=NaHCO3?+______。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4. 工业烟气脱硫中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图: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沉淀室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第6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故选:B。

根据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分析解答。 对生命健康的关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因而六大营养素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知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热点,特别是其生理作用、缺乏症、食物来源、代谢过程等内容,更是重要的热门考点。 3.【答案】D

【解析】解:A、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7?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H2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2H+表示两个氢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2H2表示两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H2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理解应用,总体把握。 5.【答案】A

第7页,共14页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1

【解析】解:A.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正确。 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把天然气排出室内,降低室内燃气的浓度,故正确。

C.电器着火应该使用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水灭火,以防触电。故错误。 D.乘坐地铁,禁止携带鞭炮等易燃物品以防发生危险,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灭火的方法以及爆炸方面的知识。 7.【答案】C

【解析】解:A、液氮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8.【答案】A

【解析】解:A、NaCl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NaOH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选项错误。

第8页,共14页

202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6nj5y31m8qp2012imx4yj364q3d4011p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