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厂房电梯井风道砌体砌筑构造柱圈梁施工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主厂房电梯井风道为地上九层砌体结构。砌体采用MU7.5实心黏土砖,砌筑砂浆采用MU 7.5混合砂浆,采用240mm厚填充墙;墙长大于4m的墙体中部,大于1.8m洞口两侧均设构造柱,构造柱需先砌墙后浇筑柱,构造柱两侧墙体砌成马牙槎。墙体高度大于3.5m时,需在墙体半高处加设圈梁。总工程量为;MU7.5实心粘土砖33280块;混凝土C30(二)6.5M 2.施工总部署 2.1施工原则
2.1.1整个砌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和砂浆,采用下游120拌和站和10#坝段尾水平台处砂浆搅拌机拌和。
2.1.2工程施工过程中本着先湿装、后干装的原则进行分段流水作业。结构施工阶段水电安装要与土建紧密配合,及时进行预留预埋工作。 2.2 运输方式
2.2.1由于施工场地比较狭小,材料倒运比较困难,第一层和第二层材料直接从10#坝段绝缘油库通过人工倒运,第三层至第九层材料由自卸汽车和小吊车及,16t配合直接运输到工作面 2.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2.3.1砌体砌筑工程
定位放线、立皮数杆→扎构造柱钢筋→砌墙→扎圈梁筋→支构造柱、圈梁、现浇梁板模板→扎梁、板钢筋→浇柱、梁、板砼→养护→拆模→验收 3 施工准备 3.1施工用电:
根据施工用机械及照明用电情况,10#坝段安装配电柜以满足施工用电。 3.2施工用水:
在10坝段尾水平台安装2吋供水管道。 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4.1施工测量:
4.1.1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
3
序 号 1 2 仪器名称 全站仪徕卡 水准仪 型号规格 702 DSZ 数 量 1 1 产 地 瑞士 江苏 制造年份 2005 2005 4.1.2 平面控制:
施工定位放线采用全站仪,将建筑物轴线测量到基础上,然后在用墨斗弹出控制轴线,再根据基础与控制轴线的关系,弹出基础位置控制线。 4.1.3 高程控制
在施工现场用水准仪引测水准基点,作为基础施工高程控制依据。基础施工完成后,在0.00处标出高程控制点,各层标高均由此点用钢尺直接向上引测,为消除偶然误差,向上引测点不少于三个,在每层做好高程标志后用水准仪检测,在误差范围内取三点高差平均值控制层高。 4.2构造柱圈梁钢筋工程
4.2.1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明书。每捆(或盘)都应有标志。进场时,分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核对标志、检查外观,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钢筋加工:由钢加厂根据钢筋加工配料单,使用机械统一加工,分品种、型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堆放,经过半成品检查合格后,统一领料,分部位、构件,吊运至现场由人工绑扎成型。小于Φ12的盘圆钢筋,使用冷拉调直,冷拉率不宜大于4%;大于Φ12的钢筋应进定尺钢筋,采用机械切断、弯曲。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锈污等,并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4.2.3 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水平钢筋接头连接形式搭接焊为主。 4.2.4钢筋的绑扎
(1)钢筋现场绑扎之前要核对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绑扎用20~22号镀锌铁丝。绑扎梁、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且所有钢筋绑扎骨架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2)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① 为确保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块,间距800 mm,呈梅花型布置。 ② 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绑牢。 ③箍筋的弯钩必须错开布置。 4.2.5 质量检查
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检查以下方面:
(1)钢筋级别、直径、根数、位置、间距是否与图纸设计相符。 (2)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钢筋表面是否清洁。
(5)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检查完毕后,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砌体工程 4. 3.1 工艺流程:
二次倒运砖
砂浆搅拌 ↓
→ 验评
作业准备 → → 砖浇水 → 砌砖墙 4. 3.2 砖运输:由厂家运输到工地10#坝段尾水平台,人工二次倒运再用小吊车垂直运输到砌墙所需位,局部位置用16t配合倒运材料。
4. 3.3 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4. 3.4 砂浆搅拌、运输
4. 3.4.1 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4. 3.4.2 砂浆运输:在10#坝段尾水平台安装一个0.3立方的砂浆搅拌机,满足施工需求。 4. 3.5 砌砖墙:
4. 3.5.1 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
丁砌法。
4.3.5.2 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3.5.3 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4. 3.5.4 挂线:砌筑二砖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4. 3.5.5 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4.3.5.6 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φ6钢筋4或(2)根,其理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4.3.5.7墙体拉结筋: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