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人类寂寞难耐时,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封面图案既指计算机中核心元件集成线路,又寓指现代人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迷失,与本书内容契合。
B.这本书指出现代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信息技术使我们享受便利又导致孤独,而解决的方法还有待研究。
C.这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实践研究的,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著作。 D.这本书呈现了人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发展,阐明了人们内心的转变,是深度了解未来自我的著作之一。 11.【书评】中的第3则与前两则有所不同,结合材料,从内容、语言风格或效果等方面,探究编者将其选入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4分)
12.你认为这篇推介能吸引人们购买《群体性孤独》这本书吗?请结合以上推介材料简述理由。(5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甲】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乙】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昆仲:指兄弟俩。②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③缙:王缙,王维之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 ⑵不衣文彩 ▲ ..⑶日饭十数名僧 ▲ ⑷舍笔而绝 ▲ ..1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2分) 妻 亡 不 再 娶 三 十 年 孤 居 一 室 屏 绝 尘 累。
15.下列诗句中与“斜阳照墟落”所蕴涵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3分)
......
③
②
①
②
①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6.有人说“归隐”是王维一直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5分) ..四、语言运用(70分)
17.请根据图示,为九(1)班同学解说“走近自然”春游活动的具体安排。(10分)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20字左右。 登山 比赛
18.阅读下面这则“办公室对话”的新闻,按要求写作。(60分) 这个时代还缺什么?
主持人: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要的东西似乎都正在或即将拥有,甚至连你根本想不到的东西也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但是,我今天要问的是:这个时代,就是当下,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缺失?
办公室A:缺少服务意识。只想别人服务,不想服务别人。 办公室B:缺少顶尖人才。普普通通的人太多了,哎…… 办公室C:缺少“真”。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办公室D:缺少“信仰”。很多人这样、那样,不就是缺少信仰吗?
办公室E:缺少生活的诗意。反正我也不知“诗意”是什么,但总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点不对。
主持人陷入了思考,大家辩论着…… 以上“办公室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联系生活进行论述;也可以通过叙述故事表达情感;还可以进行其他多形式的文学创作;甚至可以选择特定对象写一封信,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书写(5分)
1.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
2. 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
......
3. 书写潦草,涂改过多过乱,卷面不整洁,酌情扣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30分)
1.(4分) (1)逝 (2)涌 (3)驿 (4)梁
2.(12分)⑴悠然见南山 ⑵一夜乡心五处同 ⑶江东子弟多才俊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
⑸濯清涟而不妖 ⑹不以人废言 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每空1分,错、漏、添字即不得分。)
3.(4分)(1)长处,优点 (2)完成 (3)通“饲”,喂养 (4)道歉 4.(3分)C
5.(7分)(1)(3分)C
(2)(4分)(选择不得分,情节2分,意义分析2分)
【示例一】选A,罗切斯特的马滑倒了,他受伤后简爱不顾他的无理和粗暴帮助他重新骑上了马。两人的遇见改变了彼此的命运,谱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罗切斯特就在这个初次邂逅的夜晚爱上了这个不漂亮却真实、固执的家庭教师。
【示例二】选B,成了聋盲儿童的海伦由于不能与外界交流变得狂躁不安,直到遇见了她的家庭老师——莎莉文,一双大手温柔地牵起了一双肮脏的小手,从此,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完成学业,成为一位受人景仰的女性。
【示例三】选C,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向他讨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从此,君臣二人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开创了蜀国的天下。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9分)
6.(3分)(1)有时他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甚至傻笑。 (2)前往郊外的垃圾场,躺在垃圾堆中自得其乐。
(3)前往一个废弃的古老庄园,钻到牲畜棚里,惬意地与牲畜们呆在一起。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7.(4分)第4段内容补充介绍了维洛工作中的卓越成就和生活中的幸福美好状态,然而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同时也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评分标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2分,答出用意得2分,意对即可。)
8.(4分)(1)“美滋滋”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维洛来到被废弃的庄园后,面对向他卖弄风情的母鸡,内心十分惬意,仿佛自己已与这里的一切融合在了一起,这是一份质朴而纯真的快乐。(评分标准:答出庄园或母鸡带来的快乐给1分,答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真质朴的快乐给1分,意对即可。)
(2)“悄悄”和“匆匆忙忙”表现出维洛此刻不想任何人知道他过着“白痴”生活的慌张与害怕。(评分标准:分析出维洛此刻“慌张”与“害怕”的心情各1分,意对即可。) 9.层级答案:
第一层(3--4分)只能从秘密或人的说谎本能单点联系阐述理解。
......
......
主人公维洛,其实就是在掩饰一个“秘密”,他享受着“白痴”生活,他喜欢去垃圾场,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喜欢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观察老鼠,每次归来后眼睛闪着奇特的光,但这一切他都不想让人知道。(3-4分)
人的天性赋予人说谎的本能,特别是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刻,总是为了趋利避害,掩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选择说谎,文中主人公维洛怕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说他是另类,一个奇怪的人。于是,维洛在现实中时刻保持着精神紧张,即使有了新颖壮观的设计也害怕暴露自己隐秘的白痴生活,他编织着一个弥天大谎,欺骗着他人。(3--4分)
第二层(5--6分)能从秘密或人的说谎本能多点联系来阐述理解,并形成一定逻辑。
主人公维洛过着“白痴”生活,他喜欢去垃圾场,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喜欢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观察老鼠,他甚至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声。他放着荣华体面的生活不爱,却沉醉与追求白痴状的生活,甚至每次归来后眼中闪着奇特的光。而这一切他都隐瞒着周围的人,不想让人知道。所以在虚伪的现实中,他时刻保持着精神紧张,在生活中装出正经八百的样子,藏起新颖壮观的设计,生怕别人发现,而这就是人的天性赋予人的说谎本能,为了趋利避害,人们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编织一个弥天大谎,去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
第三层(7--8分)能从秘密或人的说谎本能多点联系来阐述,并能挖掘小说的普遍意义。 主人公维洛过着“白痴”生活,他喜欢去垃圾场,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喜欢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观察老鼠,他甚至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声。他放着荣华体面的生活不爱,却沉醉与追求白痴状的生活,甚至每次归来后眼中闪着奇特的光。而这一切他都隐瞒着周围的人,不想让人知道。所以在虚伪的现实中,他时刻保持着精神紧张,在生活中装出正经八百的样子,藏起新颖壮观的设计,生怕别人发现,而这就是人的天性赋予人的说谎本能,为了趋利避害,人们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编织一个弥天大谎,去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小说以一种极为夸张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人们的矛盾内心,一方面迎合世俗,在生活中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一方面又极力追求着自我内心的快乐与自由。而更为矛盾的是内心中的这种想法又是不想被他人所洞察的,于是百般隐瞒,在精神高度紧张中撒谎度日,从而进一步呈出现现代人的精神病症。
(二)(12分)
10.(3分)B
11.(4分)其它两则均是从主要内容出发,评价该书的研究范围、研究价值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评论3另辟蹊径,以阅读的心理感受为切口,从未来孩子的视角,用抒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对书中所描述时代的恐惧和憎恶,写出了本书对读者产生的心灵冲击,是对其它书评的重要补充,也丰富了整篇推介的内容和风格。
(评分标准:对前两则书评的概括1分,对第三则书评的视角或内容、语言风格的把握1分,作用分析2分,意近即可)
12.(5分)示例1:我认为可以。理由有:(1)推介内容翔实,多角度地介绍了《群体性孤独》的情况,使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2)推介中列举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写的书评,全面地评价该书的内容和价值,可信度高,也提高了知名度;(3)推介中选取了本书最为精彩的片段,可以吸引读者。
示例2:我认为不可以。理由有:(1)推介未能提供书中具体的案例,仅从主要内容和目录不能对这本书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