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本文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王安石认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志”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你认为“力”“志”“物”这三个条件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呢?
融情于理 以理服人
融情于理,是指作者用抒情性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简单地说,就是用富于哲理性的议论文字来抒情,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使“情”与“理”交融为一。对读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读者、感动读者。融情于理不仅可以强化作者的感情,而且能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上升到理性高度,使读者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
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使用“融情于理”方法的要领:
1.语言要生动、有感情。议论文的语言,往往逻辑、严密、辩论色彩浓厚。要把感情融于说理中,这就得多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把枯燥的语言形象化、生动化。
2.要多用修辞手法。语言要有感情、生动、形象,就必须多用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 3.要选用合适的“句式”。因为句式语气本身就是感情的体现。比如:反问句就有反诘说理的语气;感叹句就是惊喜、愉悦感情的表现。
4.“说理”与“抒情”紧密结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以说理为主。 使用“融情于理”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情于理”,严格地说,并不等于以议论抒情;只不过说理更具感情罢了。所以,在表述上,还应注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语言上的逻辑推理;而不能为抒情而抒情。
2.修辞手法的运用,要精心选择。哪种修辞格最能恰如其分表达出感情,就运用哪种。
3.要注意抒情的“度”。融情于理,只不过是有感情地说理,所以,抒情程度不可太浓;抒情方式,也不能太露,只能是情理交融、互相糅合。
4.融情于理的方法既可通篇运用;也可以局部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则或咎其欲出者 .
咎: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则或咎其欲出者
C.
择其一二叩之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下列各句中,能表现后洞之深的一组是( )。
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