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叶片的背面 (D)叶片的前面 121. BA027 一般用于多级泵叶轮的级数是偶数情况,若级数是奇数时,则第一级叶轮采用 ( )。这样就可以采用各级单吸式叶轮入口相对或相背的方法来平衡轴向力。 (A)旋涡式 (B)开放式 (C)半开放式 (D)双吸式 122. BA028在泵的使用条件中,如被输送液体温度在( )以下,转速在2950r/min以下的小型泵,可以用润滑脂润滑;一般均用润滑油润滑。 (A) 60℃ (B) 80℃ (C) lOO℃ (D) 120℃ 123. BA028对油芯油杯应采用粘度较低不带粘度添加剂的润滑油。油芯不应和摩擦表面接触,以免被卷入摩擦间隙中。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有过滤作用,能使润滑油连续而均匀供应,可避免启动时出现干摩擦。但是不易调节( ),而且在机器停车时需将油芯提起,否则仍供应润滑油,不适用于高速轴承。
(A)压力 (B)温度 (C)液面高度 (D)供油量 124. BA028离心泵利用套在轴上的油环、油链及油轮,把油从油池中带到摩擦副上。由于链或环的转动是靠与轴的摩擦力带动的,所以常用于轴颈为( )、转速不高于3000r/min、温度稳定、振动不大、固定机械的水平轴上。
(A) 25~50mm (B) 50~100mm (C) 10~150mm (D) 150~200mm 125. BA029每班从泵冷却过滤器上部放气阀排空( )。从油箱底部取油样观测水分、机械杂质含量1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26. BA029为保证机组达到完好的备用状态,( )启动一次运行机组的辅助润滑油泵。 (A)每天 (B)每周 (C)每月 (D)每季 127. BA029管道输油原油温度在( )以下,可采用介质自冷,就是由泵本身输送的介质作为冷却液引入密封腔,即在泵的高低、压端,正对机械密封处各开一个小口,用管线将其连接起来,在工作中高压端的原油必然通过管线流人低压端,在介质循环中将热量带走,实现冷却的目的。
(A) 60℃ (B) 80℃ (C) lOO℃ (D) 120℃ 128. BA029机械密封的介质自冷冷却方法必然( )。
(A)提高离心泵的容积效率 (B)降低离心泵的容积效率 (C)降低离心泵的出口压力 (D)降低离心泵的摩擦效率 129. BBO01梯森泵是一种( )。
(A)多级单吸泵(B)多级双吸泵 (C)单级单吸泵 (D)单级双吸泵 130. BBO01梯森泵的效率较高,可达到( )以上。 (A)80% (B)85% (C)90% (D)95% 131. BBO01梯森泵的结构为( )。
(A)水平中开卧式 (B)水平中开立式 (C)垂直分段卧式 (D)垂直分段立式
132. BBO01梯森泵的联轴器采用的是( )联轴器。
(A)柱销式 (B)胶棒式 (C)簧片式 (D)齿形式 133. BB002宾汉姆泵效率可达( )以上。 (A)75% (B)80% (C)85% (D)90% 134. BB002宾汉姆泵是一种( )。
(A)多级单吸泵(B)多级双吸泵 (C)单级单吸泵 (D)单级双吸泵 135. BB002宾汉姆泵的润滑采用无压自润滑。通过泵轴转动,带动( )高速旋转,将轴
承室内的润滑油飞溅到轴承上,从而实现轴承的润滑。 (A)链条 (B)油环 (C)油轮 (D)刮板 136. BB003 DZS型输油泵的效率为( )左右。 (A)75% (B)80% (C)85% (D) 90% 137. BB003 DZS型输油泵是一种( )。
(A)多级单吸泵 (B)多级双吸泵 (C)单级单吸泵 (D)单级双吸泵 138. BB003 DZS型输油泵泵内( )间隙采用自行浮动调整,以减少级间泄漏,提高了泵的容积效率。
(A)叶轮 (B)轴承 (C)轴套 (D)口环 139. BB004 KD型输油泵是一种( )离心泵。
(A)单级单吸水平中开式 (B)单级双吸蜗壳式 (C)多级单吸水平中开式 (D)多级单吸分段式 140. BB004 KD型输油泵的密封采用( )
(A)填料密封 (B)胶碗密封 (C)螺纹密封 (D)机械密封 141. BB004 KS型输油泵与电动机轴端轴承采用的是( )。
(A)滚珠轴承 (B)滚柱轴承 (C)滚针轴承 (D)滑动轴承 142. BB005 SH型输油泵是一种( )离心泵。
(A)多级单吸 (B)多级双吸 (C)单级单吸 (D)单级双吸 143. BB005大型SH型输油泵两端支承多采用滑动轴承( )润滑。 (A)油杯滴油 (B)油环带油 (C)油链带油 (D)强制 144. BB005多数SH型输油泵的效率在( )以上。 (A)60% (B)70% (C)80% (D)90%
145. BB006 D型泵内的导翼用螺钉分别固定在中段和出水段上,两导翼形成一个扩散的流 道,能使大部分的( )转变为压力能。
(A)动能 (B)电能 (C)势能 (D)机械能
146. BB006 D型输油泵和YD型输油泵的轴端密封装置多采用( )密封。 (A)机械 (B)螺旋 (C)填料 (D)胶碗 147. BB006 YD型输油泵的轴承采用( )。 (A)单列向心圆柱滚动轴承 (B)滑动球面轴承
(C)吸入端单列向心圆柱滚动轴承,排出端滑动轴承 (D)两端都是滑动轴承
148. BB006 D型输油泵和YD型输油泵为( )输油泵。
(A)立式分段式 (B)卧式分段式 (C)立式中开式 (D)卧式中开式 149. BCO01燃料中含( )元素越高,热值越大。 (A)碳 (B)氢 (C)硫 (D)氧 150. BCO01 燃料中不可燃的元素是( )。 (A)碳 (B)氢 (C)硫 (D)氮
151. BCO01燃料中起助燃作用的元素是( )。 (A)碳 (B)氢 (C)硫 (D)氧 152. BC002燃油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碳 (B)氢 (C)硫 (D)氧
153. BC002燃烧是燃料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 )接触,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强烈的化学
作用,同时放出光和热的过程。
(A)氧 (B)氢 (C)氮 (D)氯
154. BC002燃料中( )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会对金属壁产生腐蚀。 (A)碳 (B)氢 (C)硫 (D)氮
155. BC003燃料油的雾化是通过安装在炉体上的( )来实现的。 (A)调风器 (B)看火孔 (C)燃烧器 (D)燃油阀
156. BC003通过燃烧器,利用燃料油本身的压力能来实现燃油的雾化,称为( )。 (A)空气雾化 (B)蒸汽雾化 (C)掺水雾化 (D)机械雾化
157. BC003根据重质燃料油雾化炬燃烧的特点,一般可采用适当措施来达到强化燃烧,包括选用合适的燃料油系统及燃料油喷嘴,保证( ),并使雾化炬分布均匀。
(A)喷射良好 (B)油柱大小合适 (C)燃油压力稳定 (D)雾化良好
158. BC004燃料油掺水燃烧前,要将水加入油中,形成油包水型分子基团,其中( )。 (A)油是连续相,水是分散相 (B)水是连续相,油是分散相 (C)水和油形成混合相 (D)水和油都是分散相
159. BC004在乳化油中,由于油的沸点比水高,受热后水总是先达到沸点而蒸发或沸腾。当油滴中的压力超过油的表面张力及环境压力之和时,水蒸气将冲破油膜的阻力使油滴发生爆炸,形成更细小的油滴,这就是所说的( )。
(A) 一次雾化 (B)二次雾化 (C)三次雾化 (D)掺水雾化
160. BC004乳化油燃烧节能的另一个原理是化学反应。在高温条件下,部分水分子与未完全燃烧的炽热的炭粒发生( )反应,形成可燃性气体。 (A)催化 (B)雾化 (C)裂化 (D)水煤气
161. BC005燃油掺水的另一个好处是:在缺氧条件下,燃料中由于高温裂解产生的炭粒子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使炭粒子能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烟中的烟尘含量。
(A)焦炭 (B)炭黑 (C) CO和H2 (D)煤气
162. BC005生产燃油乳化剂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超声波法不用任何添加剂,乳化颗粒在5μm 以下的占90%以上,可操作性强,节油率高,乳化质量好,乳化重油稳定性好,在常温下可保证长期存放不破乳,加温80℃时可保存( )以上。 (A)l周 (B)2周 (C)3周 (D)4周
163. BC005原油掺水燃烧效果的关键是要保证乳化油形成( )。 (A)水包油型分子基团 (B)油包水型分子基团
(C)油是分散相,水是分散相 (D)油是分散相,水是连续相
164. BC006理论空气量可由燃料中各可燃元素成分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 )而成。 (A)相减 (B)相乘 (C)相加 (D)相除 165. BC006在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
(A) 75.6% (B)3.52% (C)21.0% (D) 23.2%
166. BC006燃料的密度越大,燃烧l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量越( )。 (A)多 (B)少 (C)无关 (D)有时多有时少 167. BC007过剩空气系数一般( )。 (A)大于1 (B)小于l
(C)等于1 (D)有时大于1有时小于1
168. BC007实践表明,过剩空气系数每降低0.1,加热炉的热效率可提高( )。
(A) 0.60% (B)1.05% (C)1.3% (D) 2.5%
169. BC007 一般情况下,燃料燃烧的过剩空气系数以辐射室为( )。 (A)1.O~1.1 (B)1.0~1.2 (C)1.1~1.3 (D)1.1~1.5 170. BC008在加热炉运行中,采用低氧燃烧可以( )。 (A)提高炉子负荷 (B)减轻炉管腐蚀 (C)提高排烟温度 (D)使加热炉运行平稳
171.BC008对于燃油炉,应将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 )之间。
(A) 1.02~1.05 (B) 1.05~1.15 (C)1.15~1.30 (D)1.30~1.50
172. BC008炉内温度越高,特别是火焰尾部温度偏高,会使( )增加。如果把火焰燃烧中心及尾部进行适当冷却,会减慢S02向S03的转化反应。采用的办法是在火焰中心和尾部喷入冷空气,或采用烟气再循环等。
(A)黑烟 (B)炉灰 (C) C02 (D) S03
173. BC009管式炉的热平衡和热效率计算中均采用( )。
(A)高发热量 (B)低发热量 (C)平均发热量 (D)混合发热量 174. BC009原油中含碳越多,发热量( )。
(A)越多 (B)越少 (C)无关 (D)不一定 175. BC009原油中含氢越多,发热量( )。
(A)越多 (B)越少 (C)无关 (D)不一定
176. BDO01一个完整的燃烧器由燃料喷嘴、( )和燃烧道组成。 (A)火嘴 (B)燃料源 (C)配风器 (D)燃油过滤器
177. BDO01燃烧器按照( )的不同可分为机械雾化燃烧器、空气雾化燃烧器、蒸汽雾化燃烧器。
(A)所用燃料 (B)燃烧形式 (C)雾化形式 (D)结构形式 178. BDO01燃烧器按照( )的不同可分为无焰燃烧器和火焰燃烧器。 (A)所用燃料 (B)雾化形式 (C)结构形式 (D)燃烧形式
179. BD002 B型比例调节燃烧器是利用鼓风机把全部或大部分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加压,并送人喷油嘴作为雾化剂的( )雾化式的低压喷嘴。 (A) 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0. BD002 B型比例调节燃烧器的三级雾化,就是燃油在喷出喷嘴之前三次与雾化空气相遇,利用高速雾化空气的( )冲击燃油使它破碎形成雾化。 (A)热能 (B)动能 (C)压力能 (D)机械能
181. BD002 B型比例调节燃烧器的燃油量和空气量,在( )的调节比范围内调节能达到理想的雾化效果。
(A)1:2 (B)1:5 (C)1:8(D) 1:10
182. BD003旋杯式燃烧器是利用( )的高速旋转,使油受离心力作用抛出形成油膜,再在高速旋转气流作用下进行雾化。
(A)叶轮 (B)飞轮 (C)油杯 (D)油盘
183. BD003使用不同的燃油,转杯式喷嘴使用不同的转杯喷头结构,轻型燃油使用圆筒形杯,重型燃油使用( )杯。
(A)球形 (B)柱形 (C)茶杯形 (D)锥形 184. BD003旋杯燃烧器的燃油调节比( )。
(A)大 (B)小 (C)不一定 (D)不能调节
185. BD004机械雾化式燃烧器又称为压力雾化式燃烧器,一般情况下,燃料油压不应低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