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月球的宇宙环境。读图可知,图b中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端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天体不会如此明亮,A项错误。此时金星位于西侧月平线附近,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此时随着月球自转、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项正确。③位置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为夜晚,金星为地内行星,此时不会出现在夜空,C项错误。④位置时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月平线附近,D项错误。第10题,本题考查天体的宇宙环境。根据所学知识,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显然遮不住银河系的光芒,A项错误。流星现象是流星体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项错误。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的,C项错误。嫦娥四号位于月球背面,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星空中,D项正确。
11~12.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信息“探测宇宙电磁波信号”可知,能对电磁波产生干扰的因素主要是太阳活动,如耀斑和太阳风。其他因素干扰很小,故选B。第12题,根据图中脉冲星J1859—0131在离银河系中心不远的位置可知,该脉冲星应该位于银河系,故选C。
13~14.答案:13.C 14.A
解析:第13题,太阳活动释放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通信,因此当太阳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时,即火星位于图中的丙时段时,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第14题,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①正确;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正确;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③错;在纬度达到一定度数的地区(中高纬,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
来,这是白夜现象。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④错。
15~16.答案:15.B 16.D
解析: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大气辐射的因素。夜间,没有太阳辐射,气温低,为了保持温室内的较高气温,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穹顶,这是为了减少能量损耗,B正确;玻璃温室只能调节温度进而改变温室的热量条件,不能减少病虫害,A错误;玻璃温室使室内温度上升,增加水分蒸发,C错误;温室减少了夜间地表的热量散失,因此可以缩小室内温差,D错误。第16题,本题主要考查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根据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太阳能为动力可知,只有在太阳能不丰富的季节,才需要借助其他动力给整个生态小康家园提供热量来源。对我国来说,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季节是冬春两季,D正确。
17~18.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大气环流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解题时要注意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该地附近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时,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必然受到西风的影响。B正确。第18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运动的理解能力。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淀、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A正确。
19~20.答案:19.C 20.C
解析:第19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可知,中部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密集,说明该地区地壳厚度的变化大。C正确。第20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壳的厚度以莫霍面为起算面,则0千米代表莫霍面。C正确。
21~22.答案:21.C 22.A
解析:第21题,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生命活动、水体的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说明生物的
出现、水体的运动、风的形成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有关, A、B、D错误;火山的喷发来自于地球的内能,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C项。第22题,本题考查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及上海能源供需状况。上海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A项正确;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B项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是能量分散,C项错误;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小,D项错误。 [综合测评 提能力]
1~2.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中天体及其特点。读图可知,该宇宙飞船飞行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而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公转轨道之间,故A错误;该宇宙飞船飞行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故不可能观测到地球从太阳前经过的情景,B错误;该宇宙飞船计划飞行6年,而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故C错误;该宇宙飞船可以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D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金星特点。云层对大气辐射主要以反射为主,A错误。如果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多,那么到达金星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金星表面温度会降低,B、C错误;读材料可知,“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接近金星表面的CO2可以强烈吸收长波辐射,热量无法散发,而其表面温度越来越高,在这种超级“温室效应”的影响下,金星表面最终达到了如此高温。选D。
3~5.答案:3.B 4.C 5.C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值北京时间14时最大,而当地地方时为12时,故该地与120°E地方时相差2小时,据此可知该地在90°E附近,四个选项中只有天山山区符合。第4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北京时间8时左右日出,20时左右日落,接近昼夜平分,故该日在二分日前后;该日实测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说明该日为多云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第5题,从
图中可知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且实际日落时刻(北京时间19时左右)早于理论日落时刻(理论日落时刻应为北京时间20时左右)。这可能是该地西侧有高大的地形阻挡致使观测到的日落提前,日落时太阳高度还较高,所以太阳辐射强度较大;东侧无高大地形阻挡,因而正常日出,因日出时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较小。
6~7.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东往西地壳厚度逐渐增大,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第7题,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内部圈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故地壳0千米在莫霍界面处,C项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答案:6.A 7.C
8~10.答案:8.B 9.C 10.C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②表示地幔,B项正确;①表示地壳,A错误;③表示外核,C项错误;④表示内核,D项错误。故选B项。第9题,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最快,图中②与③交界处为古登堡面。故选C项。第10题,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表气温会下降,C项正确;地表气温的变化导致气压的变化,A、B两项的因果关系错误,A、B两项错误;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会使地表气温上升,D项错误。故选C项。
11~12.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①为地壳,A项错误;③为岩石圈,C项错误;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主要由岩石组成,B项正确;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壳和地幔,D项错误。故选B项。第12题,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与应用。读图可知,①的范围最小,且包含于③中,②与③有部分重叠,与①没有重叠部分。D项符合①、②、③所属关系,D项正确。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