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站直接面对基层,可以采集、收集、汇总基层耕地地力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完成区域性微量元素、重金属等监测内容,并可以进行肥料肥效、施用方法的区域性科研试验,这些监测信息收集与上报将有力支撑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的运行,是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和数据来源,是建立全国耕地质量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基石。同时丰富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将为政府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因而是实现科学利用保护耕地土壤资源的根本途径。
2.2.4 是土肥部门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重要手段 与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土壤肥料工作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一是土壤农化信息体系尚待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土壤地力和墒情监测网亟待完善。二是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土肥化验室是八十年代初建立的,多年来因缺乏投资而没有进行改造,仪器设备老化,不配套,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测土施肥工作的需要。土肥新技术、新肥料品种应用缺少试验基地和示范窗口。三是土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薄弱。农化服务功能不全,网点较少,覆盖面窄,技物脱节比较严重。
实施**市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项目,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网络体系,快速有效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发布有关信息,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优化配置肥料资源,迅速推广土肥新技术的最基本途径。建立耕地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开展肥料区域试验研究,提高土肥技术的到位率和转化率,方便农民、简化土肥技术的操作难度,有利于土肥技术部门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新形势,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项目单位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项目建设单位自1997年以来,就主持了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水稻土国家地力监测点、黑色石灰土省级耕地地力监测点以及3个市级地力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在《**农业科学》、《农业部耕地地力监测论文集》上发表地力监测论文各一篇;此外,项目单位先后与加拿大磷钾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省农科院合作进行了“中国持续农业中土壤与肥料养分精准管理”、“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肥料区域试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2.3.2 有丰富的科技成果
多年来,我市在土肥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完成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微量元素调查,并印制了《**市土壤志》,完成了**市土壤资源区划。二是配方施肥技术先后取得10多项部省市级科技奖励,并被列为“九五”全国十大重点农业推广技术之一。三是成功地探索出适于我市应用的水田垄作、坡地沟种、秸秆覆盖还田等土壤改良实用新技术,先后多次获部省农业丰收奖。四是“优化配方施肥技术”项目获省丰收计划二等奖,“水稻高产土壤植物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专家咨询系统”、“黄棕壤小麦施用钼肥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产氯化钾在**省农作物上的施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省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这些科技成果和探索实践,为我市实施**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2.3.3 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工作人员23人,技术人员1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6人,其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的占70%,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实践经验丰富,可胜任高标准、严要求的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需要。
2.3.4 有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农业效益增幅减缓,农民靠种田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特别是化肥施用量的急剧增加,化肥投入超过农业生产直接投资的50%,继续靠大量增施化肥来增加粮食将难以为继。节本增效,特别是提高化肥投入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素质较低,迫切需要简洁方便的技术服务,需要土肥水等重要科技信息和农业精细管理、耕地质量状况信息。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与种田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2.3.5 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多年来,我市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土肥技术机构进行了较广泛的合作研究与考察交流。如正在实施的世行贷款测土施肥项目,PPIC与我市合作的中国持续农业中的养分监测村项目,与北美合作的以增钾为核心的平衡施肥项目。这些都为我市学习借鉴、跟踪世界农业高新科技,更好地实施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3.6 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市财政局承诺项目批复后,将按项目要求配套项目资金87.18万
元。并在项目建成后,每年拨付地力监测体系、肥料区域试验基地运行经费15万元。
2.3.7 政府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工作
**市政府十分重视耕地质量工作,已把沃土工程建设项目列入了**市“十一五”建设规划,并要求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拿出专门资金进行耕地地力培肥工作。
第3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3.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建设单位地址:**市象山大道7号 建设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法人单位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情况:杜华清,男,汉族,现年41岁,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农技推广学硕士学位;技术职称为高级农艺师,现任土肥站站长、党支部书记。自1986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省优化配方施肥丰收计划”、“**市甘蓝型油菜施用硼肥技术研究”、“黄棕壤小麦施用钼肥技术研究”等多项目科研攻关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并撰写了《**市土壤肥料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市麦稻连作下的耕地地力监测结果》、《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养分性性及其变异性初探》等多篇论文,先后获“农业部优化配方施肥先进工作者”、“**省土壤肥料先进工作者”、“**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3.2 单位主要业务范围与业务能力
该站主要从事肥料质量监督、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肥料肥效鉴定分析与评价、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近几年来,在省土肥站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该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服务,测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