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4 6:20: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为1980—2016年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GDP、20~39岁常住人口及该年龄段户籍人口占全国比例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0—2016年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 ) A.GDP所占比例始终较低 C.20~39岁户籍人口总量减少

B.20~39岁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幅度更小 D.经济总量增长慢且经济竞争力减弱

2.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长三角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城郊农业发展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1.B 2.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读图分析能力的相关知识。

A、据图分析可知,1980~2016年,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 GDP所占比例始终较高,故A错误; B、20~39岁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幅度更小,但所占比重比广东大,故B正确; C、20~39岁户籍人口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表示总量减少,故C错误;

D、20~39 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长三角经济竞争力稳定,有增长,故D错误。 故选:B。

2.A、限制城郊农业发展,并不能缓解人口压力,故A错误; B、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适当转移,而不是重点发展,故B错误;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不能缓解人口压力,故C错误;

D、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交通、住房等压力,长三角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区域协作,故D正确。 故选:D。

B.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

【点睛】

第一小题解答时应注意比例与总量的区别。

2. 京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 重要交通保障设施,预计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 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为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东南段沿线 A.人口密度大 C.地势较平坦

2.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将有利于 A.解决货运紧张问题 B.加快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C.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D.劳动力向西部转移

3.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A.减轻地面震动 C.保持温度恒定 【答案】1.A 2.C 3.A 【解析】 【分析】

1.A.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密度大说明人口密度大,A正确;

B.图示东南部位于北京附近地区,交通线路较多,B错误;

C.根据河流水系走向和长城等图示信息可判断,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部分地区为山地地形,C错误; D.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密度大并不是因为资金雄厚而修建更多的站点,D错误。

2.京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铁路,高铁主要是客运,不是货运,能够促进京津冀

B.节约建设用地 D.避免雨水渗漏 B.交通线路少 D.资金较雄厚

地区的交流与协作,故A、B项错误,C项正确。京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铁路,没有连接西部地区,故D项错误。故选C。

3.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主要是为了减轻地面震动,以保护八达岭长城。故选C。 【点睛】

在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3. 古汾河经图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古河道随之废弃,现成为同蒲铁路的通道。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2.导致汾河改道的原因最可能是 A.M河段的溯源侵蚀作用 C.汾河洪水破坏河流堤坝

B.地壳运动改变地势起伏 D.修建铁路导致河流改道

3.下列对涑水河水文状况的推断,可信的是 A.枯水期河流基本无自净能力 C.河水的水质良好且河水清澈 【答案】1.D 2.B 3.A 【解析】

B.地下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D.河流有结冰期且有凌汛现象

【分析】

本组试题以汾河地区地质构造为背景,综合地质构造、河道变迁的相关知识。

1.根据图中信息,古河道随之废弃、涑水河从乙地质构造流向甲,结合教材知识“汾河谷地为地堑”,可以判断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地垒,故选D。

2.根据材料:“古汾河经图3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可以判断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甲地质构造下降,乙地质构造上升,改变了地势,使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而原河道废弃,故选B。

3.材料:“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结合我国雨带移动和该地的气候,可以判断涑水河夏季为汛期,冬春季为枯水期(干涸)。地下水补给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由于涑水河是间歇性季节河流,汛期河水可以净化水质,但枯水期河流干涸,沿途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无法净化,故其河水的水质肯定极差;从纬度位置来看河流有结冰期,但冬季河流没有水,且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不会有凌汛现象,故选A。 【点睛】

通过学习,掌握汾河谷地为地堑构造是第一、二小题解答的关键;理解“间歇性季节河流”是第三小题解答的突破口。

4.下列项目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是

①规划物流路线②监测森林火灾③获取月球背面图像④人口普查统计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规划物流路线”以及“人口普查统计”的开展都主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路线规划和人口分析,而“监测森林火灾”以及“获取月球背面图像”主要使用遥感技术,可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的特点。

5.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B.①④ D.②④

1.图中四地在该季节发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 ( )

A.① 地盛行偏南风 B.② 地气温较高 C.③ 地日温差变小 D.④ 地降水较多

2.珊瑚对其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约有90%左右的珊瑚死亡,其原因最合理是( ) A.海洋运输污染海域 C.洋流改向破坏生态 【答案】1.D 2.A 【解析】

1.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因为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由此判断,该海域洋流呈逆时针运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故A错误;此时该区域是冬季,且②地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低,B错误;③地此季节较为干燥,晴天多,日温差变大,C错误;而④位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故D正确。 故选:D。

2.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域,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海上通道,海上石油运输的泄露导致水质下降是影响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A正确;风暴潮与海啸对珊瑚影响较小;该地洋流常年都具备季节变化的特征,不是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风卷沙尘沉积掩埋对珊瑚死亡影响小,故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珊瑚的生长环境: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缝中。对于与虫黄藻共生的珊瑚来说,其存活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光照是珊瑚水族箱养殖或异地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6.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判断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B.风暴潮与海啸摧残 D.风卷沙尘沉积掩埋

A.湖泊水 C.冰川融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B.地下水 D.沼泽水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x8q29ilx9jajr88ky455t2h95xc900wd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