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科教版三年级下自然完整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45: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5、小结: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会对与它接触的地面产生压力。接触面积相同时,物体越重,地面的形状变化越大;物体越轻,地面的形状变化越小。 6.预测:将同一块砖的不同侧面放置在沙盘中,砖块的陷人情况会如何?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作业第2页第二张表格中。 7、实验:同一块砖的不同侧面放置在沙盘中,观察沙面的变化,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作业第2页第二张表格中。 8.讨论:为什么同一块砖的陷入程度不同? 9.小结:当物体的重量相同时,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大,地面的形状变化越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小,地面的形状变化越大。 10、总结:承重物体的形状变化大小与施重物体的重量和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施重物体越重,两者的接触面积越小,承重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 活动三:生活中的承现象(P4) 学 生 活 动 1.观察:坦克照片和双肩背包的背带。 2.讨论:坦克的轮子外面为什么缠绕着履带?双肩背包的背带为什么设计得比较宽?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类似的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实验结果和结论,不必过于强调用语的统一,这样学生易得出结论。 * 物体的重和轻即指物体的重量,重量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由于本活动只涉及重力的大小。此在教学时可用“重量”一词代替重力。 指 导 要 点 *激发学生将关于承重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5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第三课时:脚手架的学问(P5—P6)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物体的稳固程度与物体的结构有关。 2.知道三角形的结构最稳固。

3.体会到科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对周围事物主动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承受压力后形状的变化程度与物体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物体承受压力后形状的变化程度与物体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活动名称 教 具 学 具 活动一: 带弯管的塑料吸管、大结构与形变 头针 活动二: 木条、橡筋 搭支架 活动三: 配套投影片 三角形结构 【教学活动指导】 活动一:结构与形变(P5)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观察:脚手架的投影片。 2.讨论:为什么脚手架能够承受很大的力 量却不倒塌? 3.实验:将吸管搭接成不同的形状,挤压*用吸管搭接不同的形状为学生提供了充它们,测试哪些容易变形,哪些不容易变形,分发挥想像力的空间,应尽可能地满足学将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3页的表格中。 生的器材要求,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形4.讨论:不易变形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把结状。对学生的作品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论记录在活动作业第3页上。 的创作热情。还可以事先搭接一些难度较5.小结:当物体的形状中出现三角形的结大的形状,辅助学生实验,开阔学生思路。 构时会比较稳固,不易变形。 活动二:搭支架(P6)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讨论:如果用木条和橡筋搭建支架,什么形状的支架最 稳固? 2.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支架的结构,把结构图画在活*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动作业第3页上。 学习兴趣,让制作活动更具3.交流:展示结构图,并说出设计的理由。 挑战性,教师可以把制作活4.讲解:比赛要求。 动设计成比赛的形式,明确(1)规定时间:20分钟。 比赛要求,让学生在规定时(2)用最少的材料搭建最稳固的支架。 间内用最少的材料搭建最(3)以支架能承受书本册数的多少评判支架的稳固程度。 稳固的支架。比赛也可以以5.制作:搭支架。 个人为单位参与。以支架能6.交流:作品展示,并以支架能承受的书本册数对支架的承受的书本册数来评判支

6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稳固程度进行测试,评出“最稳固支架”。 架的稳固程度。这样不仅可7.交流:请“最稳固支架”的制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以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8.讨论:找找“最稳固支架”在结构上的特点。 人教学活动,而且能更好地9.小结:三角形的结构是最稳固的,它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容易改变。所以,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结构经常出现在各种物体上。 活动三:三角形结构(P6)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观察:桥梁、晾衣架、树木支架、蜘蛛网、照相机架等物体的*与本课的开头呼投影片。 应,引导学生用所学2.思考:这些物体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的知识去揭开脚手3.讨论:结合投影片,讨论在我们的身边哪里能找到三角形。 架的秘密。 4.考察:进一步寻找身边的三角形。 7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第四课时:生活中的摩擦力(P7—P8)

教学目标:

1.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初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3.初步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初步了解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初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并初步了解

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初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并初步了解

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活动名称 教 具 学 具 活动一:认识摩擦力 玻璃板、表面粗糙的木板、毛巾、测力计、木活动二:摩擦力与接触面 块 洗洁精、机油、滑石粉、镁粉、水、松香、蜡活动三:改变摩擦力 烛、测力计、木块 活动四生活中的摩擦力 活动四:生活中的摩擦力 配套投影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摩擦力(P7)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活动:用手单向摩擦粗糙的桌面和双手相互摩擦,*这是一个导人活动,主要是让说一说手的什么感觉。 学生感知摩擦力的存在,从而2.小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移动时,接引出下面的活动。 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活动二:摩擦力与接触面(P7)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思考:接触面不一样.摩擦力一样吗? *本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把多个环2.实验:用测力计分别在光滑的玻璃板、节控制好,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比如:粗糙的木板和毛巾三个平面上缓慢匀速地三次实验过程中测力计拉动的角度、拉动拉动木块前行,在活动作业第4页上记下测的速度、测力计的读数时间等,都应尽可力计的读数。 能保持一致。教师应提醒学生控制这些环3.交流:实验现象。 节。 4.小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如果学生有其他好的实验方案.应鼓励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学生用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 活动三:改变摩擦力(P7)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讨论:怎样才能改变摩擦力? *可以由每个小组试验1—2种材料,全班2.实验:在木板上分别涂上教材呈现的不共同交流。 同材料,如滑石粉、洗洁精、松香等,然后*本实验的注意事项类似活动二。 在这些材料上拖动木块前行,观察木块和木 8

上海科教版三年级下自然完整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ytf162i51od1e2lms547le14lopx00wl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