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CO2辅助蒸汽吞吐
注入,降低了界面张力,提高了洗油效率。在回采时,近井地带大量未动用的油被采出,而处于油层相对较深部位的水的产出会相对滞后。由于CO2在注入时处于被压缩状态,回采时的膨胀在促进原油回采的同时,也会加速水的回采;到生产结束时,CO2气体仍要挤占大量的孔隙空间,这样大量水被采出,降低了油层存水,提高了回采水率。
5.4 技术难点及问题
(1)二氧化碳气源问题,在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气源制约着该技术能否大规模的应用。
(2)伴随着气体的注入,就会存在气窜和指进现象的发生。该问题对生产效果影响甚大。
(3)二氧化碳气体长期的注入,会腐蚀管道等设施。
(4)二氧化碳和蒸汽吞吐的技术原理中,可以气化或萃取轻质组分,对后期的开发严重不利。
(5)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不一定适合所有稠油油藏,针对任意油藏,油藏类型、地层条件、油层厚度以及温度压力不同,该技术应用效果也不同。
5.5 意见建议
(1)在可以大规模应用二氧化碳驱油和辅助驱油的井场,建立形成二氧化碳集输等相关配套技术设施。可以建立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设施,将工业废气等回收处理后注入地下,可以解决能源不足和改善环境问题。
(2)利用适当的助剂改善油藏条件,调整注气剖面,减缓气窜和指进现象的发生。
(3)做好管线等设施防腐工作。
(4)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应用要有针对性,应用前应做好充分室内或实验,保证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6 小结
(10)设计简单的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示意图,从理论和实验中证明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的可行性。
27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该技术作用机理:包括助剂、蒸汽和CO2三种介质的共同作用,达到增产效果。
(3)简要分析技术难点以及简单建议。
28
第5章 CO2辅助蒸汽吞吐
结论
(1)稠油油藏类型多,开采困难。形成了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为主的热力采油技术,一些新型技术在试验研究中。
(2)蒸汽吞吐开发稠油油藏,效果明显,广泛应用于稠油油藏;但是开发到中后期时,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气窜,含水率升高,井下技术条件变差,热半径有限、蒸汽利用效率低等。
(3)二氧化碳采油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在国外已大规模应用;在我国,由于气源不足等问题,CO2在众多油田中实验,尚未大规模应用。
(4)二氧化碳驱油原理明确(混相驱主要是抽提原油轻质组分,非混相驱以原油降黏和膨胀为主),影响因素明晰,研究和矿场试验表明二氧化碳采油适用于多数油藏。
(5)通过对前人实验结果分析,主要从二氧化碳对原油的降黏,界面张力,溶解后原油体积系数三个方面研究,表明二氧化碳驱替稠油具有可行性。
(6)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是一种针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提出的有效措施,对杜84块油层矿场试验分析,从采油量,采出程度来看,二氧化碳与蒸汽共同作用效果比蒸汽吞吐明显要好。
CO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技术作为新型工艺,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验是成功的,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稠油油藏的开发开辟新的途径。但后期应用中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加强实验研究和资料整理,进一步做好对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的长期动态监测。
29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振泉, 李相远, 袁明琦等. 商13~22单元CO2驱室内实验研究[J]. 油气采收率技术, 2000, 7 (3) : 9 - 11.
[2] 张红梅, 安九泉, 吴国华等. 深层稠油油藏CO2吞吐采油工艺试验[J]. 石油钻采工艺, 2002, 24 (4) : 53 - 56.
[3] 梁玲, 程林松, 李春兰. 利用CO2改善韦5稠油油藏开采效果[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 (2) : 155 - 157.
[4] 罗瑞兰, 程林松, 李春兰等. 稠油油藏注CO2吞吐适应性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 114-118.
[5] 张守军, 郭东红. 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吞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石油钻探技术, 2009(5): 103-106.
[6] 陶磊, 李兆敏, 张凯等. 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机理———以王庄油田郑411西区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 (1).
[7] Whorton L P,Brownscombe E R,Dyes A B.Method for producing oil by means of carbon dioxide[P]. U.S. Patent 2623596,1952.
[8] Bae J, Irani C. A Laboratory lnvestigation of Thickened C02 Process[P]. SPE 20467,1990.
[9] Davis B W. Polysilalkylenesilane Polymer Useful in EOR Using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P]. U. S. Patent 5080169, 1992.
[10] Changhong Gao,Xiangliang Li,Fangjian Zhao.Heavy oil production by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Geo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 Field Company, Dongying, Shandong, China.
[11] 刘若,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注二氧化碳辅助开采技术研究[D],
2004.
[12] 沈徳煌, 张义堂, 张霞等.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注CO2吞吐开采研究[J].
石油学报, 2005, 26 (1) : 84.
[13] 刘一江, 刘积松, 黄忠桥等. 聚合物和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中国石化出
版社. 2001. 1, 116-117.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