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20:22: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 、句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篇法(古诗作诗有起承转合)

(3)、词格层面与心理蕴含。(比喻、夸张、反复、反讽、象征)

(4)、鱼体层面与心理蕴含。

5、举例分析艺术家孤独体验形成的原因。 答:(1)、孤独体验形成的原因:a、从心理角度看,艺术家的孤独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b、有些艺术家的孤独体验与他的超前意识密切相关。c、总之,对于某些艺术家来说,孤独是他们独立个性、创新精神与超前意识的产物。 6、为什么不能说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有神秘体验?

答:虽然神秘体验和宗教体验有相似之处,但并不是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有神秘体验,许多艺术家并不是什么教徒,但他们能够体验到超越终极的美。其实,神秘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被表现的现象,而是取决于主体的精神结构。

7.为什么艺术家的癫狂状态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失常,请举例说明。

答:⑴表现方面。艺术家的“癫狂”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反常的非自觉的精神现象,是一时的如癫如狂,南不是真痴真狂,不是精神病人无理智的病态而是一时的变态式癫狂。 ⑵与现实的关系方面。两者根本不同的是艺术家还能从变态中返回常态,回到现实,还能从癫狂状态中恢复理智,正视现实,因而能给予创作活动总体上的控制;而精神病患者却失掉了这种能力,完全与现实失去联系。

⑶意向价值方面。艺术家的癫狂意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长期情感积累的瞬间爆发,相比之下精神病患者的意向是无价值和意义,他们通常爱做呆板的、老套的、重复的、明显是无意义的事。

⑷本质区别。精神病患者的癫狂是一种“病态”,而艺术家的癫狂则是能有所创造,两者尽管有着很多相似,但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

8.举例分析形式情绪改造、征服题材情绪并形成审美情感的心理过程。 答:艺术形式征服题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⑴题材情感作为一种刺激,引发人们情感的兴奋。这里的情感兴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双向交流。一方面是题材把它固有的情感色调灌注于人们,使人们的情感不能不受题材情感色调的感染;另一方面是人们把自身的情感移入题材,使主体与题材中的人物、景物合而为一,达到一同悲欢的境地。但这种情感兴奋不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⑵形式在题材的吁求下出现,形式情感和题材情感发生“对抗”,冲突,最终形式情感征服了题材情感。此时尽管情感的兴奋仍然保持最大的强度,但由于艺术的分隔作用,主体已把审美刺激物与非审美刺激物分开,进而产生了幻象,这就保证艺术中题材所引起的激情兴奋通过幻象得到纯中枢的缓解与阻滞,并保证这些兴奋的激情不会表现为外部的动作。 ⑶形式情感改造征服题材情感的最终心理反应,是情感的舒泄与升华。在思想中记忆规律起主导作用,而在情感中占优势的是遗忘规律。形式征服、消融题材情感,并不是为了实现形式本身,而是为了使形式与题材在“对抗”后达成“妥协”与“和解”,进而生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形式与内容调试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情感就可自由的舒泄,压抑感、痛感、磨难感就可转化为快感、愉悦感、欢畅感,这样情感不但在量上得到了消耗、舒泄,而且在质上也产生了

置换,置换为一种混合情感,实际上是升华为一种美感。

搜索更多关于: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1 的文档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66mx107v74n25r6n2cb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