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至青岛公路莱西(沈海高速)至城阳段第八合同段
华山南枢纽互通立交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龙青高速公路土建八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华山南枢纽互通立交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华山南枢纽互通立交工程位于莱西市区西南华山镇内。本互通由一条主线及八条匝道组成,主线起于K124+345,终于K126+180,全长1835米;被交路长度2040米;八条匝道总长6610.445米;其中跨线桥7座,总长2467.39米;涵洞3道,长度44.5米;桥式通道9座,总长265.36米;箱型通道5道;改路、沟、渠合计2545米。整个互通区占地面积552.989亩。
(1)K125+339.8跨线桥
K125+339.8跨线桥为跨既有威青高速及E、F匝道桥而设,桥宽为左右幅各16.5m,起点桩号K124+970.77,终点桩号K125+708.83,全桥长738.06米,共27跨九联;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2)AK0+682匝道桥
为跨既有威青高速及E匝道桥而设,桥宽8.5m,起点桩号AK0+505.47,终点桩号AK0+858.53,全桥长353.06米,共12跨四联,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3)BK0+200.5匝道桥
为跨越E匝道桥而设,桥宽8.5m,起点桩号BK0+149.47,终点桩号BK0+251.53,全桥长102.06米,共3跨一联,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4)CK0+597.1匝道桥
为跨既有威青高速及F匝道桥而设,桥宽为13.737米渐变至8.5米,起点桩号CK0+384.57,终点桩号CK0+809.63,全桥长425.06米,共15跨五联(,上部结构为钢筋砼加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5)DK0+180.7匝道桥
为跨越F匝道桥而设,桥宽8.5m,起点桩号DK0+130.7,终点桩号DK0+233.73,全桥长103.03米,共4跨一联,上部结构为钢筋砼加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6)EK1+253.9匝道桥
为跨越威青高速及B、F匝道桥而设,桥宽10.5m,起点桩号EK1+072.37,终点桩号EK1+435.43,全桥长363.06米,共12跨四联,上部结构为钢筋砼加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7)FK1+318.7匝道桥
为跨越威青高速及D、E匝道桥而设,桥宽10.5m,起点桩号FK1+127.17,终点桩号FK1+510.23,全桥长383.06米,共13跨四联,上部结构为钢筋砼加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桥墩采用圆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
2、工程数量
本互通桩基采用C25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基通过的地层为粉质粘土、粉土、泥岩、泥质砂岩、角砾岩、泥岩。针对这种地质情况,采用ZN—CJ(6T\\8T)冲击钻机进行本桥钻孔桩基础的施工。互通区桩基工程数量如下: 桩径 数量 主线桥 A匝道 B匝道 C匝道 D匝道 E匝道 F匝道 合计 ?2.0m 24 804 ?1.8m 132 8 8 8 8 164 ?1.5m ?1.2m 24 8 8 10 4 8 8 70 C25砼 (m3) 1547.94 451.59 1946.55 524.79 1895.26 1911.47 根数 总长 根数 总长 根数 总长 根数 总长 3474 —— —— 240 256 320 298 4588 14 4 22 8 14 16 78 346 120 578 228 474 522 2268 —— —— —— —— —— —— —— —— 24 804 200 212 242 108 216 204 720 12174.21 —— —— —— —— —— —— —— —— 1902 20451.81 3、自然及施工条件 3.1自然条件
本互通立交所处区域为鲁东低山、丘陵较稳定工程地质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壳稳定,莱阳组砂岩、砂砾岩、夹页岩,中厚~厚层状,砂岩、页岩抗压强度300~500公斤/平方厘米。王氏组粉砂岩、页岩、泥岩,薄层质、钙质胶结。页岩抗压强度300公斤/平方厘米,力学强度较低。风化层厚度2~3米。玄武岩气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块状~似层状,岩石坚硬,此岩力学性能强,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但玄武岩发育有柱状节理和凝灰岩软弱夹层,对水工建筑物具有渗漏等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即墨市断裂以市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经勘探显示,本桥地质由粉质粘土、残积土、碎石、粉土、泥岩、砂质泥岩、中风
化泥质砂岩、角砾岩、中风化砂岩组成。
区域地表径流直接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其分布与降水呈一致性,降水受地形和季节影响明显,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年际间变幅大,不同地形部位差异明显,年降水量一般在610.6~905.4毫米之间。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冬季少,夏季多,汛期(七、八月)雨量最为集中,占年降水量70~75%。
拟建项目沿线的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性分布等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形成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富水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地表土层的天然含水量随季节、地表和地下水的变化而变化。总的看来,沿线土壤的湿度较小,除个别低洼地段以外,基本呈稍湿~干燥状态,大部分处于中密~密实状态。地下水资源主要靠降水补给。
沿线属于低山丘陵水文地质(Ⅲ)区。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其次为孔隙水,局部大理岩岩溶裂隙水。
经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频率较高,但以震级小于4级的地震为主,震源较浅。
项目处在我国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路线所经濒临黄海地带,又兼有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雨水充沛等特征,距海较远的内陆地段属于大陆性气候。
①气温。路线所经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1℃~12℃,极端最高温39.8℃,极端最低温-21.1℃。
②降水。路线所经区域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年际间变幅大,不同地形部位差异明显,年降水量一般在610.6~905.4毫米之间。
③风。路线所经区域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制约,风向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冬季以偏西北风为主,夏季盛行南至东南风。
④霜冻。区域内初霜期沿海晚于内陆,终霜期内陆晚于沿海,全年无霜期为195天左右。
⑤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9%~69%,属半湿润地带。 3.2施工条件
①本互通立交项目所处区域内地方路网密集,交通较为发达,有威青高速、国道204、省道202、省道203等公路连结区域内外,区域内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也较为发达,为施工队伍、施工机械的进场,为筑路材料的运输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②本互通立交经过处主要为麦田等耕地或林地,且沿线种植土厚度较薄,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施工中还应留存清表土,以便工程结束后复垦或还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