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民经济计算题end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2 14:32: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 –该部门中+(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 6.某期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为6800亿元,当期用于最终消费支出35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700亿元,无资本转移收支,增加银行存款780亿元,购买股票230亿元,购买债券260亿元,购买保险450亿元。(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要求:(1)计算住户部门的资金余缺 (2)计算住户部门的金融负债

解:(1)总储蓄=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6800-3500=3300(亿元)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300+0-1700=1600(亿元)

(2)住户部门金融资产总额=780+230+260+450=1720(亿元)

住户部门金融负债总额=金融资产总额-资金余缺=1720-1600=120(亿元)

7.已知某地区2003年统计资料如下: (1)总产出21302亿元;

(2)最终消费10124亿元,其中居民消费7324亿元,公共消费28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145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954亿元,库存增加18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6亿元; (4)出口2000亿元; (5)进口18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789亿元; (7)劳动者报酬6245亿元; (8)生产税800亿元; (9)生产补贴44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来 源 总产出 100 使 用 3.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加20亿元。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帐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2) 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 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生产账户 使用 来源 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要求: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并计算各帐户平衡项。 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解:(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中间消耗 1320 总产出 3000 增加值 1680 中间消耗 60 最终使用 45 最终消费 32 资本形成 3 出口 10 合计 3000 合计 3000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000-1320=1680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劳动报酬 800 生产税净额 100 总营业盈余 780 合 计 1680 (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财产收入 142 原始收入总额 776 合 计 918 来 源 总营业盈余 780 财产收入 138 合 计 918 合 计 1680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 来 源 总增加值 1680 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进口 5 合计 105 合计 105

(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 最终消费 32 居民 26 政府 6 总储蓄 10 合计 42 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 经常项目 1.货物与服务 出口 进口 5 差额 贷方 10 7+3=10 3+2=5 借方 5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42 合计 42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475 所得税 450 社会福利 17 捐 款 8 可支配总收入 301 合 计 776 合 计 776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消费 0 总储蓄 301 合 计 301 合 计 301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消费=301 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301 来 源 原始收入总额 776 (3)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

2、某企业2003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每辆市场售价15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

=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

额23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8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

惬意2003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1000万元、幼儿园和

(亿元)

学校服务产出价值4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5000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

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总计112亿元。试计

生产税净额=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

算该企业2003年的增加值。

元)

解:

3、已知金融机构部门中间投入124亿元,劳动者报酬118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0×15+(48-23)

亿元,固定资产消耗12亿元,生产税净额—12亿元,营

+0.1+0.4+0.5-112=150+25+1-112=64亿元

业盈余88亿元。试计算金融机构部门增加值、总产出和

4、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指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

中间投入。解:

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

部生产水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

余=118+12-12+88=206亿元

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解:

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206+124=330亿元

增加值=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124/330=37.6%

=32+4+8+21=65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 350 总储蓄 301 固定资本 330 资本转移净额 5 库存增加 20 净金融投资 -44 合计 306 合计 306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01+5-350=-44(亿元) 2) 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 净金融投资=301+5-350=-44亿元 即资金短缺44亿元,需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3)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301/301=100%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可支配总收入=350/301=116% 4.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

(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

解:(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980+370=1350(亿元)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960+36-1350-0=-354(亿元) (2) 使用 1.资本形成总额 1350 ⑴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⑵ 存货增加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4.资金余缺 合计 -354 996 合计 980 370 0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⑴ 资本转45 移收入 ⑵ 减:资9 本转移支出 996 金额 来源 金额 5.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 (1)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2)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帐户;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劳动报酬 800 生产税净额100 总营业盈余780 合 计 1680 使 用 财产收入 142 原始收入总额 776 合 计 918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475 合 计 1680 来 源 总营业盈余 780 财产收入 138 合 计 918 来 源 原始收入总额 776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来 源 总增加值 1680 6、已知某地区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统计数据如下(单位:亿元): 部门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其他服务业 总产出 2300 9200 1000 540 3270 中间消耗率(%) 34 75 70 50 25 要求:(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 (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解:(1)各部门中间消耗为: 农业:2300×34%=782(亿元) 工业:9200×75%=6900(亿元) 建筑业:1000×70%=700(亿元) 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00×25%=800(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中间消耗 =(2300+9200+1000+540+3270)-(782+6900+700+270+800)=6858 (3)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6858/(2300+9200+1000+540+3270)42% 7、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生产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本折旧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14200 3950 4250 2、总投资 3、出口 4、进口 8550 4700 4400 1620 金额 61200 37180 使用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总消费 15170 金额 61200 37180 1.总储蓄 960 36 (3)储蓄率=总储蓄 / 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

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并且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 所得税 450 =61200-37180=24020亿元 投资率超过100%,据此可以判定该部门为企业部门。 社会福利 17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说明:计算该题需要熟悉资本形成总额等项目的计算公

捐 款 8 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式,需要熟记资本帐户的基本结构,同时对于各机构部门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的资金余缺状况有所了结。

可支配总收入 301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已知某地区2003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单

合 计 776 合 计 776 =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位:亿元)。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帐户(要求给 9、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500-(1)农业总产值280,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解: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

(-108)=608亿元) 中间投入62; 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贵重物品净获 (2)工业总产值960,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238;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

=(301-200)+150-(500-200+0)=251-300=-49 中间投入340; 定资本消耗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中间投入83; =9556-5166-1202-1178=2010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中间投入35; 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 500 总储蓄 301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中间投入68; 净出口=出口—进口=2248-2186=62亿元

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9556-7716-62=1778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1778-(-32)-0=1810亿元 使用 总产出 17106 减:中间消耗 劳动者报酬 5166 生产税净额 1202 固定资本折旧 1178 营业盈余 总消费 居民消费 5404 公共消费 2312 总投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增加 —32 贵重物品净获得 0 净出口 出口 2248 减:进口 2186 国内生产总值 9556 国内生产总值 9556 5、某保险公司2002年统计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保费收入:400 (2)管理费用:10 (3)合同费用、佣金:25 (4)投资收入:60 (5)死亡赔款:120 (6)红利支出:5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保险公司2002年度总产出。 解: 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入—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400+60-10-25-120=300亿元 来源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608 固定资本消耗(-) 库存变化 -108 固定资本消耗(-) 200 -49 合 计 251 合 计 251 200 净储蓄 101 (6)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中间投入85;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资本形成总额为548,自外地购入商品32,向外地输出商品75。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生产法:GDP=∑(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 净贷出(+)净借入(-) 资本转移净额 150 8、已知某地区2003年统计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21302;

(2)最终消费10124,其中居民消费7324,公共消费2800; (3)资本形成总额3145,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954,库存增加185,贵重物品净获得6; (4)出口2000 (5)进口1800 (6)固定资本消耗1789 (7)劳动者报酬6245 (8)生产税800 (9)生产补贴44

11、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单位:亿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最终消 费额 33635.0 40003.9 43579.4 46405.9 49684.6 资本形成 总额 23877.0 26867.2 28457.6 29545.9 30496.3 货物和 服务净出口 998.5 1459.3 2857.2 3051.5 2248.8 1、以下是某年某地区企业部门的统计资料(单位:万元) (1)当期总增加值5000 (2)支付劳动者报酬3000 (3)支付生产税400 (4)政府生产补贴20 (5)上缴所得税100 (6)获得利息收入500 (7)年终分红支出600 (8)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支出70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9)社会缴款30

(1)计算总营业盈余,编制收入形成帐户。 (2)联系已给的数据和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九要求:

(2)计算初次分配收入,编制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3)计算可支配收入,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 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5000—3000—(400—20)=1620万元 编制收入形成帐户 使用 劳动者报酬3000 生产税净额380 营业盈余1620 1996 68330.4 1997 74894.2 1998 79003.3 1999 82429.7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

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作出分析。(4)计算(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亿元

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

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作出分析。解:

(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

年度 1995 来源 增加值5000 合计5000 酬—生产税净额=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元 服务净出口)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 总产出 21302 减:中间消耗 7833 劳动者报酬 6245 生产税净额 756 固定资本消耗 1789 营业盈余 4679 最终消费 10124 居民消费 7324 公共消费 2800 资本形成总额314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954 库存增加 185 贵重物品净获得 6 净出口 200 出口 2000 减:进口 1800 国内生产总值 13469

10、已知某地区2003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 (2)中间消耗4124; (3)最终消费3658; (4)资本形成总额898; (5)固定资本消耗259;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解:

国内生产总值 13469 来源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所占比例(%) 资本形成所占比例(%) 40.8 57.5 58510.5 合计5000 (2)原始收入(初次分配收入)=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1620+500—600=1520万元 编制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使用 财产收入500 营业盈余1620 合计2120 来源 原始收入1520 财产收入600 合计2120 58.9 58.5 58.7 60.3 (3)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1520+0—(100+70+30)=1320万元 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 39.6 38.2 37.4 37.4 使用 经常转移支出200 所得税100 社会福利70 社会缴款30 可支配收入1320 合计1520 来源 原始收入1520 经常转移收入0 合计1520 (2)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

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3、已知某地区有关住户统计资料如下: 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

(1)购买食品支出130万元 (2)文化娱乐支出50万元

(3)医疗保健支出70万元 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在不断增大。 (4)购买住宅支出40万元

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5)支付房租10万元 高,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在逐年提高。

本期间内,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小幅波动。

(6)购买金银首饰30万元

要求:计算该地区住户最终消费支出和恩格尔系数。 解:最终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支出130万元+文化娱乐支出50万元+医疗保健支出70万元+支付房租10万元=260万元

恩格尔系数=购买食品支出/最终消费支出=130/260=50%

4、已知金融机构部门有关收支资料如下:

(1)实际应收贷款利息500亿元,贷款服务费30亿元; (2)实际应付存款利息420亿元,存款服务费20亿元; (3)获得证券利息200亿元; (4)支付债券利息75亿元; (5)获得红利收入430亿元; (6)支付红利370亿元;

(7)支付给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110亿元; 要求:计算金融机构部门的财产收入。

解:财产收入=500+30—420+20+200—75+430—370—

12、已知我国1999年实际GDP为82067.5亿元,按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8673-4124=4549 亿元 表示的平均汇率为8.2796元/美元,瑞士IMD按购买力平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价计算的我国1999年GDP是38460亿美元,1999年我国=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79亿元

2、以下是关于某国90年代初期某年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单位:万元)

(1)各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200,第二产业4000,第三产业5200;

人均GDP汇率计算为782美元/人。

要求:(1)1999年按汇率计算的GDP和1999年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82067.5/38460=2.1338

(2)计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999年我国人均GDP; (3)由以上计算,说明购买力平价的不足之处。 解:

(1)按汇率计算的GDP=82067.5/8.2796=9912亿美元

购买力平价=82067.5/38460=2.1338 (2)生产税净额600,劳动报酬5000,固定资本消耗1400; (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实际GDP/购买力平价(3)政府消费800,个人消费5300; =按汇率计算的GDP*汇率v/购买力平价(4)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100,对国外的转移支出60。 =782*8.2796/2.1338=3034美元/人 要求:(1)计算总营业盈余;(2)计算总储蓄。 (3)由以上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低于按美元表示的平均答:(1)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

=(200+4000+5200)—5000—600—1400=2400亿元 (2)总储蓄3140亿元

110=205亿元

汇率,导致计算的按购买力计算的评价力计算的(人均) GDP高于按美元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从而高估我国的 经济发展水平。

5、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DP, NDP(国内生产净值), 8、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NI(国民收入), PI(个人收入)以及DPI(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亿元) 净投资 250 净出口 30 储蓄 50 资本折旧 100 政府转移支付 240 企业间接税 150 政府购买 400 社会保险金260 个人消费支出 1000 公司未分配利润 200 公司所得税 100 个人所得税 160 +400+30=1780亿元

NDP= GDP—资本折旧=1780—100=1680亿元 NI= NDP—企业间接税=1680—150=1530亿元

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1530—200—100—260+240=1210亿元 DPI= PI—个人所得税=1210—160=1050亿元

6、已知政府部门有关收支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支付劳动者报酬1000 购买办公用品300 基础建设支出700

征收企业和其他部门生产税700,支付生产补贴100 征收各种基金收入150

社会保障部门收入社会缴款500,支付社会福利600 征收个人及企业所得税1000 征收土地增值税30 征收收入税30

若政府原始收入为110,计算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并编制其收入再分配帐户。 解:编制其收入再分配帐户 使用 经常转移支出600 现期所得税等 社会福利600 其他经常转移 可支配总收入1070

来源 原始收入110 经常转移收入1560 现期所得税等1060 社会缴款500 其他经常转移 96.61 830.72 交通通讯 98.68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109.98 192.64 56.42 要求计算我国农村居民的2001年的: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解:(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1741.09元 (2)消费率73.6% (3)恩格尔系数47.7% 1、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 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 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 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为455亿元; 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政府部门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 要求:(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 (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门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30%,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是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已知某国一时期的资本账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金额 120 0 20 来源 1、总储蓄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资本转移收入 (2)减:资本转移支出 合计 45 金额 810 —30 1、资本形成总额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存货增加 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使用 2、其他非金融资解:1)消费率=(2500*70%+800*90%)/(900+2500+800)产获得减处置 =58.8% 3、资金余缺 储蓄率=1—58.8%=41.2% 2)消费率= (4200*50%*70%+4200*20%*90%)/(900+2500+800)=53% 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如下表,(单位:元) 食品 衣服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79.06 居住 76.98 杂项商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合计 要求:(1)计算帐户中的缺失项目并填入账户中。 (2)已知这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为1850亿元,计算该国的投资率。 解:(1)在账户的来源方,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支出=—30+45=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10—30=780 在账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使用方的合计为780亿元,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780—0—20=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760—120=640亿元 完整的资本帐户如下表所示: 使用 1、资本形成总额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存货增加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3、资金余缺 合计 20 780 0 120 640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资本转移收入 (2)减:资本转移支出 合计 780 45 15 —30 金额 760 来源 1、总储蓄 金额 810 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1000+(250+100)10、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且(2)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760/1850=41.1% 6、报告期内某国金融账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使用 1、通货 2、存款 3、贷款 4、证券(不含股票) 5、股票及其他150 130 —150 7 250 87 3984 金额 110 1600 1400 400 来源 1、通货 2、存款 3、贷款 4、证券(不含股票) 5、股票及其他股权 6、保险准备金 7、其他负债 130 —150 210 金额 120 1500 1200 400 7、下表格是某年某国的收入再分配部门综合帐户,(单位:即:89+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于是解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亿元)书中61页表略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原始总收入和净收入; 368=935亿元 (2)计算该国国内合计的固定资本消耗和原始净收入; 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3)计算政府部门当年所获得的社会缴款和居民部门当年获得的社会福利;

(4)计算该国当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补充表中?所表示数据,完成该国当年的收入再分配部门综合帐户。解:

(1)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原始总收入736亿元和净收入88亿元;

(2)该国国内合计的固定资本消耗1178亿元和原始净收入8316亿元;

(3)政府部门当年所获得的社会缴款2126亿元和居民部门当年获得的社会福利1582亿元;

(4)该国当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9496亿元; (5)略

2、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加之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股权 价值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6、保险准备金 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解: 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其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其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其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其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值 =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合计 7、其他金融资产 8、国外直接投资 9、其他对外债权 10、储备资产 8、国外直接投资 318 9、其他对外债务 126 10、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11、资金余缺 合计 3749 235 3984 —105 3、设有如下资料: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单位:亿元) 要求:计算国民财产总额。解:

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6260+430=6690万元 根据以上账户计算该国的国内金融负债。解: 国内金融资产=110+1600+1400+400+150+130—150=3640亿元 国内金融负债=120+1500+1200+400+210+130—150=3410亿元

搜索更多关于: 国民经济计算题end - 图文 的文档
国民经济计算题end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67w96qr5f2r4yi9c22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