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楼建设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平面布置图 1、布置原则
1.1合理使用场地,总体布置时尽量少占农田,施工总布置严格按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现场设施规划、合理使用。
1.2施工区域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干扰。
临时设施的布置,与工程施工的顺序和施工方法相适应,本着因地制宜、方便施工的原则,并不妨碍永久性建筑物的施工。临时工程的建筑物和设施与永久建筑物结合使用。
1.3与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相适应;综合考虑主体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工期、造价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场地,布置紧凑合理,因时制宜,在满足施工要求条件下,节约资源、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的合理布局。
1.4场地布置考虑并采取必要的防洪、防火措施。工地内部运输线路尽量避免与交通干线交叉,工地房屋的间距符合防火安全的要求,危险品仓库布置在偏僻地点。生活区安排在卫生条件好的地点,在施工现场外,但又不太远。
1.5堆弃渣规划时考虑方便回采,不使渣料流失。 1.6施工布置符合环保要求。
二、主要施工方法或主要技术措施 1、施工准备
1.1、施工现场条件及周边环境
施工现场南侧为农村种地的小路,少有人来往。现场西面为空地,现场北面为建设单位的空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保持各设备的布局,施工现场道路的畅通将是至关重要的。本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布置总平面。
1.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及依据
对平面管理首先建立总平面管理责任制,其次严格施工平面和道路交通管理,各种作业场地、机具、材料都按划定的区域和地点操作或堆放,车辆行驶路线也分区规划安排,避免混乱,保证行车安全和畅通,防止交通堵塞,打乱整个施工部署。施工场地硬化道路采用C15商品混凝土,厚度200mm。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源、道路及设计图,经综合考虑后确定总平面布置,并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减少场内材料、构件的二次搬运,各种材料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进场,可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各种材料的堆放位置,根据使用时间的要求,尽量靠近使用地点,节约搬运劳动力和减少材料多次转运中的损耗。
1.3、现场办公、生活临时围挡布置
现场办公区设置办公室、会议室,仓库设置于材料出入及收发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