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选题背景
18世纪30年代开始有新型水力站。随着工业发展,18世纪末这种水力站发展成为大型工业的动力,用于面粉厂、棉纺厂和矿石开采。但从水力站发展到水电站,是在19世纪末远距离输电技术发明后才蓬勃兴起。水能利用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水轮泵或水锤泵扬水。其原理是将较大流量和较低水头形成的能量直接转换成与之相当的较
4
小流量和较高水头的能量。虽然在转换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能量,但在交通不便和缺少电力的偏远山区进行农田灌溉、村镇给水等,仍不失其应用价值。
1.2理论依据
开发利用水体蕴藏的能量的生产技术。天然河道或海洋内的水体,具有位能、压能和动能三种机械能。水能利用主要是指对水体中位能部分的利用。河道中水的位能在自然状态下绝大部分都消耗于沿途摩擦作用,或挟带沙石、冲刷河床等作功过程中。因此即使高山上的水流具有大量位能,但它向下流达海洋时,其位能亦已消失殆尽。要开发利用水的位能,首先必须将位能汇集一处,形成集中的水位差。例如在河道上筑坝塞高水位,或者修筑平缓的引水道与原河道间构成很大落差,或者利用天然瀑布等。然后,通过简单机械作功或通过水电站,将水能转变为电能。此外,在沿海地区,还可以利用海湾水面的潮汐涨落时所具有的位能,造成集中的水位差发电。
1.3立题意义
为满足国经济和会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工业仍需保持持续发展。水电建设在中国的电力工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宝贵的化石能源资源,优化电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水电。到2000年底 ,中国的水电装机达到7 935.2万kW,占全国总装机的24.9%,年发电量2 431.3亿kW?h,占全国总的年发电量的17.8%。我国的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但开发程度很低,水力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为此,研究制定水电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开发布局和战略性项目,并采取必要的开发策与措施。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