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准考证号与填涂数字的一致。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使用0.5毫米以上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Fe—56 N—14 Cu—64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氧化铝做耐火材料 B. 纯碱去油污 C. 食醋除水垢 D. 漂白粉漂白织物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 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 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 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3.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种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A. S
铍原子: ↑↓
B.
碳原子: C .
氯原子:
2S 3S 3S ↑ ↑ 2P
3P ↑↓ ↑↓ 3P ↑ ↑↓ ↑↓ ↑↓ ↓ D.
铝原子: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来源:学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作为反应容器制取氢氟酸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 第1页共9页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A. 1,2,4﹣三甲苯 C. 2﹣甲基﹣1﹣丙醇 B. 3﹣甲基-1-戊烯 D. 1,3﹣二溴丙烷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的固定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自然固氮中氮元素被氧化
D.氮的的固定中参与元素至少有两种
7.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 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 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8.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分别与氢气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 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液体润洗2~3次 C. 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 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 第2页共9页
10.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 B. 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 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 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11.下列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 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氯化铝
B. 制取漂粉精: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C.工业制纯碱: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煅烧反应所得沉淀 D. 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催化氧化、最后用98.3%浓硫酸吸收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3+2﹣﹣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SO4、Cl B. ﹣13﹣1+2+﹣﹣=1×10mol?L的溶液中:NH4、Ca、Cl、NO3 C.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K、NO3、SO4 +﹣13﹣1++﹣2﹣ D. 水电离的c(H)=1×10mol?L的溶液中:K、Na、AlO2、CO3 13.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2- A. 在溶液中加酸化的BaCl2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4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 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
14.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13 B.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 C. 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1
15.在0.2mol·LCu(NO3)2和Fe(NO3)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气体,下列不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3+2++ 2++
A.H2S+ 2Fe → S↓+2Fe+2HB.H2S+ Fe → 2H + FeS↓
2++ +—
C.H2S+ Cu → CuS↓ +2HD.2H+2NO3+ 3H2S→2NO↑+ 3S↓+ 4H2O
2++﹣2﹣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 第3页共9页
16. 7.8克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低压下,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反应,最终得到固体16.8克,此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A.NaOH·H2O B.NaOH C.Na2O2·2H2O D.Na2O2·8H2O
1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 B .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 .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3.04P总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氧化性:Cl2>I2 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色 2+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F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再滴加H2O2溶液 红色 性 1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
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是
A.若甲为C,则丁一定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 第4页共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