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齿 轮2 在 齿 顶 圆 上 的 压 力 角?a2;
(3) 如 果 这 对 齿 轮 安 装 后 的 实 际 中 心 距
角? 和 两 轮 节 圆 半 径
'a'?81 mm, 求 啮 合
r1' 、 r2' 。
?4mm,??20?,z1?25,z2?35,
*ha?1,c*?0.25, 安 装 中 心 距 比 标 准 中 心 距 大2 mm。 试 求:
(1) 中 心 距a'258.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已知:m??
'(2) 啮 合 角??? (3) 有 无 齿 侧 间 隙? (4) 径 向 间 隙c?
(5) 实 际 啮 合 线 长 度B2B1??
259.某 项 技 术 革 新 需 要 一 对 外 啮 合 直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要 求
m?4 mm,i?2,a?180 mm, 现 已 有 如 下 四 个 齿 轮, 它 们 都 是 国 产 的 外 啮 合 直 齿 圆 柱 标 准 齿 轮, 今 测 得 齿 数 z和 公 法 线 长 度( 下 标 数
字 是 跨 齿 数) 如 下:
z? 24 W4?53.343 mm W3?38.582 mm (2) z?47 W7?79.389 mm W6?67.58 mm (3) z?48 W7?116.21 mm W6?101.454 mm (4) z?48 W7?79.445 mm W6?67.636 mm
(1)
试 分 析 计 算 是 否 有 符 合 要 求 的 一 对 齿 轮? 如 有 应 是 哪 两 个?
260.图示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 , 已知
''z3?40 , a12?70.5 mm 。 ?51 mm , a23'试求齿轮 2的分度圆半径 r2及节圆半径 r2 。
m=2 mm , z1?20 , z2?30,
261.已知一 对 渐 开 线 直 齿 圆 柱 标 准 齿 轮, 传 动 比i12?2.5,z1?40,
*ha?1,m?10 mm, ??20?,中 心 距 正 确 安 装。 求:z2, 两 轮 的 节 圆 直
''径d1 和d2, 两 轮 的 基 圆 直 径db1 和db2, 两 轮 的 顶 圆 直 径da1 和da2, 两 轮 的 根 圆 直 径df1 和df2, 两 轮 的 齿 距p1 和p2。
262.一 对 渐 开 线 外 啮 合 直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已 知m?4 mm,
5。 试 求: ??20? , ha*?1 , c*?0.25 ,传 动 比 i12?1.mm, 试 计 算 两 齿 轮
的 齿 数z1、z2, 分 度 圆 半 径ra1、ra2, 齿 根 圆 半 径1、r2, 齿 顶 圆 半 径r'''rf1、rf2, 节 圆 半 径r1、r2, 啮 合 角?, 齿 距p, 分 度 圆 齿 厚s, 分 度
圆 齿 槽e;
(1) 若 为 标 准 齿 轮 传 动, 其 中 心 距a?100
a'?102 mm, 则 该 对 齿 轮 无 侧 隙 啮 合 属 于 什 么
'''r?rr类 型 的 传 动? 又 r、 、 、 、、p 是 否 有 变 化? 若 有 变 化 是 增 1212(2) 若 中 心 距 大 还 是 减 小?
263.一对正确安装的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已知z1*?20,i5,ha?1,12?1.c*?0.25,??20?。
(1)当两轮中心距a?100mm时,试求齿轮模数m,两轮的分度圆直径,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和径向间隙。
(2)若中心距增至a?102mm时,试问上述各值有无变化,如有应为多少?两轮的 节圆
直径应为多少?
264.已知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传动,其模数m'?4 mm,分度圆压力角??20?,
.5,ha?1,c?0.25。 传动比i12?1(1)在正确安装时,中心距a?100 mm,试求
??r1)分度圆半径r1,2;
2)齿数z1,z2;
ra2; 3)齿顶圆半径ra1,rf2; 4)齿根圆半径rf1,r?; 5)节圆半径r1?,26)啮合角??。
(2)若上述齿轮传动中心距改为a?102 mm时, 1)上述尺寸哪些有变化,哪些没变化? 2)如有变化求出其数值。
265.一对标准安装的直齿圆柱标准齿轮外啮合传动。已知其实际啮合线长度
B1B2?24.6505 mm,重合度??1.67,啮合角???20?。
(1)试求这对齿轮的模数m??
?iha不变,(2)这对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其同时啮合齿的对数如何变化?在?,12,仍
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标准安装的条件下,若想增大重合度,该怎么办?
z1?20。现若其中心距改为a??210 mm。求这对(3)若该对齿轮的传动比i12?3,齿
轮的节圆半径r1?、r2?及啮合角??,其重合度有何变化?(注:其齿数、模数、压力角等 均不变仍为标准值)
?1,c*?0.25) 切
制 了 一 对 渐 开 线 直 齿 圆 柱 标 准 齿 轮 (其 齿 数 z1?20 , z2?80) 。
266.用 标 准 齿 条 型 刀 具 (其 参 数 m=5 mm,??20?,ha*试求两齿轮齿廓实际工作段上最大曲率半径 。
267.已知某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心距a?350 mm,传动比i??ha?1,c??0.25,根据强度等要求模数m必须在5、6、7 mm2.5,??20?,
三者中选择,试设计 此
对齿轮的以下参数和尺寸。
(1)齿轮的齿数z1、z2,模数m,传动类型;
(2)分度圆直径d1、d2,面圆直径da1、da2,根圆直径df1、df2,节圆直径d1?、
d2?,啮合角?';
(3)若实际安装中心距a??351 mm,上述哪些参数变化?数值为多少?
268.已知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m??5 mm,a?20?,ha?1,c??0.25,z1?20,
z2?40,试计算:
(1)求两个齿轮的分度圆半径r1、r2和基圆齿距
'pb1、pb2;
(2)求小齿轮的齿顶圆半径ra1和大齿轮的齿根圆半径rf2;
(3)求这对齿轮正确安装时的啮合角?和中心距a;
(4)将上述中心距a加大5 mm,求此时的啮合角?及此时两轮的节圆半径r r2?。 1?、
'269.已知一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标准齿轮,z1*ha?1,c*?0.25,安 装 中 心 距 a'?255 mm
?20,z2?80,m=5mm,??200,
。试求啮合角 , 实际啮合线长 ,小轮
齿廓上最大压力角及其齿廓工作段的最小曲率半径 。
270.一 对 m=6mm,??20? 的 渐 开 线 直 齿 圆 柱 标 准 齿 轮 ,在 正 确 安 装 情 况 下 ,它 们 的 齿 顶 正 好 通 过 对 方 的 极 限 啮 合 点 , 且 重 合 度 ?
为
1.39 , 试 求 这 对 齿 轮 的 齿 数 及 齿 顶 圆 直 径 。
z1?20,m?10 mm,??20?,271.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传动,已知i12?2,?ha?1,c??0.25。
(1)分别计算两轮的分度圆半径、基圆半径、节圆半径、顶圆半径、标准中心距、
无侧隙啮合角、分度圆齿距和基圆齿距,并用作图法确定实际啮合线长,由此计算重 合度。
(2)若中心距加大,回答下列问题(把不对的划去) 1)节圆半径r?(变大,变小,不变) 2)分度圆半径r(变大,变小,不变) 3)啮合角?(变大,变小,不变) 4)传动比i12(变大,变小,不变) 5)齿侧间隙(有,没有)
6)节圆压力角(等于,大于,小于)啮合角。
'ha272.现 有 一 渐 开 线 标 准 齿 条,已知 m=3mm,??20?,
到 基 准 面 的 距 离
*?1,齿 条 中 线 离 基 准
面 的 距 离 b=30mm。 今 需 配 一 个 与 其 作 无 侧 隙 啮 合 的 直 齿 圆 柱 齿 轮,并 使 轮 心
a= 61mm 。
(1) 能 否 采 用 标 准 齿 轮 ? 为 什 么 ?
(2) 如 果 用 变 位 齿 轮 ,则 在 采 用 最 小 正 变 位 的 情 况 下 ,试 求 该 齿 轮 基 圆 半 径
rb 和 分 度 圆 齿 厚 s 。
273.一个直齿圆柱齿轮和直齿条相啮合,其情形如图示,已知条件:齿轮齿数z?10, 模
数m=4mm,压力角??20?,齿顶高系数ha?1,中心O与基准面A的距离a=42 mm,齿
条中线与基准面A的距离 b=20 mm。
(1)已知齿轮是个标准齿轮,根据上面要求安装时该传动的啮合角?'*??啮合时,节 圆上
(或节线上)的齿侧间隙
2???
(2)若齿轮与齿条的已知条件均不改变,仅将齿轮改为变位齿轮,以达到无齿侧隙啮合的目的,求该齿轮的 变位系数 x= ? 分度圆齿厚 s= ? 周节 p= ? 基圆半径 rb? ?
274.有一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与齿条传动,齿轮的齿数z1?ha?1。试求
?18,m?4 mm,??20?,
(1)当标准安装时,齿轮的分度圆和节圆半径及啮合角各为多少?
(2)当齿条远离齿轮中心2 mm时,齿轮的分度圆和节圆半径及啮合角又各为多 少?重合度减少多少?
275.一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和一标准直齿条标准安装并啮合传动,已知参数如下:齿 轮齿数z?20 ,压力角
??20? , 模数 m?5 mm ,齿顶高系数 ha*?1 , 试求 :
(1) 齿轮以 200 rmin的转速旋转时,齿条移动的线速度为多少ms ?
1 mm时齿轮的节圆半径和啮合角?
'(3) 齿条外移 1 mm时齿条顶线与啮合线的交点 B2到节点 P点的距离 ?
*276.一模数为4mm,压力角为20?,ha?1,齿数为30的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与一 齿
*形角为20?和ha?1的齿条无侧隙啮合。试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实际啮合线长度及重合度?。
(2) 齿条外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