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
作者:吴香琴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年第12期
【摘 要】 近年来,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备受青睐,相关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先后就教育叙事研究的来源和现状﹑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不足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关 ;键 ;词】 教育叙事研究;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吴香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092-04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在科学化的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教育研究发生了范式转换,人们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世界的价值追求。1990年,在《教育研究者》的杂志上,康纳利和克兰迪宁首次将叙事研究引入教育学领域。他们对叙事研究的概念化源自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现象,在教育日常实践生活中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的教育叙事历史却比较短暂。在国外,“1968年杰克逊最早运用叙事方法研究学校现场活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康纳利等学者开始在教师中探索教育叙事研究。20世纪90年代,康纳利、克兰迪宁等学者发表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系列成果,标志着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诞生了。在国内,叙事研究的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1年,在华东师大丁钢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中,首次刊载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在中国知网的检索平台上,以“教育叙事研究”为题名进行检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有核心期刊365篇文章,2010年以来共有108篇。以下是2004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国内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期刊数量概况(见表1)。 二﹑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1. 叙事研究。叙事研究兴起于国外,最初加拿大学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把叙事研究定义为一种现象和方法。他们认为将研究融入叙事和叙事的研究是等同的,即叙事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方法。叙事作为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即以叙事的方式来思考。据此,克兰迪宁和康纳利提出三维空间的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叙事研究随着不断地探索,康纳利和克兰迪宁认为叙事研究不是一种方法,他们认为叙事研究是一种方法论,甚至是生命和生活的一种构建和表达方式。这种解释将叙事研究的焦点由仅仅关注讲故事和呈现故事到故事的理解,深入。2010年,唐尼和克兰迪宁把叙事研究描述为反思性实践的一种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