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组织学与胚胎学问答题(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0:10: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组织学

1.各级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心脏壁的结构。

大动脉:中膜由40~70层弹性膜为主其间夹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内弹性膜不明显,功能是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中动脉:中膜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外内弹性膜明显.功能是调节器官的血液量。小动脉:可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由有3~9层平滑肌纤维构成。无明显外弹性膜。功能是调节器官与组织的血流量及血压。

微动脉:中膜由1~2层平滑肌纤维构成,无内外弹性膜。功能和小动脉构成微循环的总闸门。

心脏: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构成。心内膜较薄,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其中心内膜下层中含心脏传导的分支-普肯耶纤维。心肌膜最厚,由心肌组织构成,含丰富的毛细血管3心外膜是浆膜构成,表面光滑。

2.毛细血管的分型及特点

(1).连续毛细血管:1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内皮外基膜完整 2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2).有孔毛细血管 :1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小孔,有连续的基膜2分布于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内分泌腺等。

(3).血窦:1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2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3分布于肝、脾、骨髓、内分泌腺。

3.肺泡上皮有几型?各有何功能?

Ⅰ型肺泡细胞参与构成血气屏障在气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Ⅱ型肺泡是分泌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重要作用。Ⅱ型肺泡还具有分裂增殖转变为Ⅰ型肺泡细胞的功能

4.气血屏障

指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功能由于此结构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5.淋巴组织的组成及类型。什么是淋巴小结?

淋巴组织的组成是网状组织和免疫组织。淋巴组织有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分布在网状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内。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边界较清楚,受抗原刺激后增大,并形成生癹中心,无生发中心私淋巴小结初级淋巴小结;反之,称次级淋已小结。

6.胸腺的功能。

胸腺被膜下的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诱导﹑培养和选择胸腺细胞发育分化。

7.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结由皮质与髓质组成。皮质分浅皮质﹑副皮质和皮质淋巴窦。浅皮质由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区组成,发育良好的淋巴小结有明显的生发中心,B细胞占其细胞总数的90%,淋巴小结减少或西欧暗示,小结间区为薄层弥散淋巴组织,是最先接受抗原刺激的部位。副皮质区又称深层皮质单位,位于浅层皮质的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节的重要通道。皮质淋巴窦内的淋巴流动缓慢,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髓质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髓索是索状的相互连接成网的弥散淋巴组织。髓窦呈网状。淋巴细胞较少,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较多,过滤作用较强。所以淋巴结有过滤淋巴液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

8.什么是淋巴窦?淋巴在淋巴结内的通路。淋巴结是如何滤过淋巴的?

淋巴窦是淋巴结内淋巴流动的通路,包括皮质淋巴窦和髓质淋巴窦。淋巴窦窦壁有内皮衬着,窦内有呈扁平状内皮细胞和大量巨噬细胞。通路:输入淋巴管>皮质淋巴窦>髓质淋巴窦>输出淋巴管。淋巴在淋巴窦内流动缓慢,布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

9.脾的结构与功能。

脾脏的结构可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的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及交错突细胞组成。脾内的淋巴西欧阿姐又称脾小体,其结构与淋巴结内的相同,出现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红髓约占脾实质的2/3,含大量血细胞,有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脾索呈网状,由富含血细胞的索状淋巴组织构成,是过滤血液和产生抗体的重要部位,脾具有滤血﹑产生淋巴细胞﹑免疫﹑造血和储血五大功能。

10.内分泌腺的共同特点。

腺细胞排列成团状﹑束状或围成滤泡状,无导管,毛细管丰富。激素的作用方式,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循环作用于远隔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旁内分泌。

11.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

甲状腺外包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内有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其中甲状腺滤泡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均质的嗜酸性胶质,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滤泡旁细胞则单个镶嵌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或成群分布于滤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分泌降钙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血钙降低。

12.参与血钙调节的激素有哪些?各由什么细胞分泌的?

参与血钙调节,使血钙上升的甲状旁腺激素,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而成的;使血钙降低的是降钙素,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分泌而成的。

13.肾上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肾上腺表面覆以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可分为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内分3个带:1球状带: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球状带的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2束状带: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索状,因胞脂富含脂滴而呈空泡状。束状带的细胞分泌糖皮质的激素,起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转变成糖,还可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症3网状带:细胞排列成索状,并互相连接成网。网状带的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的激素均属类固醇。

14.脑垂体的分部。腺垂体的细胞有几种?各分泌什么激素?腺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腺垂体的远侧部里的细胞可分为两种噬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类,其中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包括生长素细胞:分泌生长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与腺垂体无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间接联系。下丘脑弓状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释放激素的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们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功能活动。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又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调节下丘脑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内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的来源,经垂体并无内分泌功能,只是储存和释放下丘脑激素的部位。

15.神经垂体的结构。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其间有丰富的血窦。下丘脑的视上核与视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成为神经部的无髓神经部的无髓神经纤维。视上核和视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一半神经元的结构外,还含有许多分泌颗粒。分泌颗粒沿轴突运送到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沿途常聚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状,赫令体。

16.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各段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除口腔和咽外,消化管自内向外分为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1粘膜:各段消化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黏膜层。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上皮中,口腔﹑咽﹑食

管和肛门是复层扁平上皮,其余胃肠道是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上皮下陷在固有层内形成小腺体,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2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含较大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在食管有食管腺,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均属于黏液腺,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皱壁。3肌层:平滑肌层一般排列为两层,内环肌层和外环肌层;肌层间有肌间丛,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等部分为骨骼肌。4外膜:食管和直肠下段为纤维膜;胃肠道大部分为浆膜。

各段消化管结构特点:

食管: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纵行皱襞,没有绒毛,黏膜下层有食管腺,肌层是骨骼肌和平滑肌,外膜是纤维膜。

胃: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含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胃小凹,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纵行皱襞,没有绒毛,肌层是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外膜是浆膜。

小肠: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固有层含小肠腺,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环行皱襞,有绒毛,黏膜下层是十二指肠段有十二指肠肠,肌层有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膜大部分为浆膜。

大肠: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甚多,固有层含大肠腺,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环行皱襞,没有绒毛,肌层是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形成三条结肠带,外膜大部分为浆膜。

17.组成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几种?各有何功能?

有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5种。主细胞又称胃酸细胞,数量多,主要分布于腺下半部,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上半部,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作用。颈黏液细胞数量较小,分布于胃底腺的顶部,细胞能分泌酸性黏液,干细胞位于腺的顶部至胃小凹深部之间,能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分别分泌组胺和生长抑素。

18.什么是皱襞?

消化管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腔内突出而成,表面是黏膜,中轴是黏膜下层,扩大了表面积,小肠环形皱襞也是小肠的特征结构之一。

19.小肠绒毛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游离面有纹状缘,电镜下,细胞游离面有密排列的微绒毛,吸收细胞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杯状细胞:散于吸收细胞之间,能分泌黏蛋白,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固有层:1中央乳穈管,吸收细胞释放

搜索更多关于: 组织学与胚胎学问答题(全) 的文档
组织学与胚胎学问答题(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6rkj1flqp1is530733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