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测试卷(第80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8:17: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测试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教师与学生互动论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B.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C.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D.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第1页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4.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以上都有

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

A.教育是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D.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

6.教育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是( )。

A.刑事法律责任 B.政治法律责任 C.民事法律责任 D.行政法律责任

7.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朵朵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幻觉

8.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第1页

B.拾级登梯.循阶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是知觉( )的表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11.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巩固学生的知识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人本主义理论、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13.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第1页

A.把非无产阶级思想转化为无产阶级的思想 B.把错误的思想转化为正确的思想

C.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D.把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的自我教育

14.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侵犯了学生的权益,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依法执教的重点是( )。

A.教育立法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教育法学的教育和研究

D.各个教育部门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15.最早用 “启发式”教学的中外教育学家分别是(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士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1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达到 “三好”标准 B.各门学科优良 C.特长的发展 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7.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第1页

D.上级领导和教师

18.乌申斯基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说明教学中应贯彻(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9.孔子要求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原则的( )。

A.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0.有的学生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反映了其思维的( )。

A.创造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批判性

21.下列( )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行为并无不当,无法律责任。

A.学校教师因学生表现不好而体罚学生 B.学生自杀、自伤

C.学校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D.来自学校内部的突发性侵害

22.下列对肯定性训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

第1页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测试卷(第80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6tlf2jzmh1cf865breu5a66i6tmib010x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