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实验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2:59: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内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 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 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五、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 蔗糖 自来水 3900g 50 g 5000 ml 麸皮 CaCO3 pH 1000 g 50 g 7.4~7.6 六、试验方法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 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 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 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 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

5

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7)出菇管理 (8)采收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整菇插种法

(1)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

(2)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 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

(3)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

(4)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 2、贴附法 (1)、将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接种针迅速插入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位置,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到试管壁上,再用接种针勾取香菇小片刚破膜的成熟菌褶,贴附于斜面相对应的试管相对应的试管内壁上,并使试管斜面朝上,平放在培养箱内,12—24h后,在试管斜面上就落下许多孢子。

(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将贴附在试管壁上的菌褶取出

(3)将试管放入25℃温箱中培养1—2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选菌丝纯洁、粗壮、生长旺盛的试管进行保存并作出菇实验。 3、悬钩法 (1)、在350ml容积的三角瓶内,装入50ml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瓶口处垂挂一根“S”形的铁丝钩,塞上棉塞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在将三角瓶放入30℃培养箱中培养2—3天,使培养基表面的冷凝水蒸发,备用 (2)将银耳或木耳的新鲜子实体在无菌水中洗涤3次

(3)在无菌室内用灭菌滤纸将耳片上的水吸干,如耳片过大,可用灭菌刀片切去一部分,然后将耳片悬钩在“S”形钩子上,子实体面朝下放入三角瓶内,将耳片离培养基2—3cm,勿使耳片碰到三角瓶壁,并将三角瓶移到有散射光的地方,在18—25℃下放置12—20h,即将有很多孢子散落在培养基表面上。

(4)取出耳片,将三角瓶至于28—30℃的恒温箱,待孢子萌发后,将萌发的孢子带着培养基块移入新的试管斜面培养基内,继续进行培养,待长出纯净、洁白的菌丝后即视为分离成功。

5

七、注意事项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3、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检查出处理掉。经过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经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经污染,不可使用。

4、菌种的选择:优质菌种是决定栽培产量的主要因素。 菌种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一般选择外观为白色的菌种。如有其它真菌污染, 从菌种外观上可看到其它颜色的菌落。正常的原种和栽培种在生长中和长满时都应色泽鲜亮、上下一致、洁白、而不应灰暗苍白。如果一瓶( 袋) 菌种, 上下色泽不一致, 特别是上部灰暗时, 应剔除不用。

5、优质的栽培材料和良好的栽培环境:原料是提供食用菌发菌和出菇的物质条件。不管利用什么原料, 都必须严格掌握质量, 其中生料和发酵料尤为重要。基本要求是: 原料新鲜、干净、无霉变, 没有因潮湿而产生的结块。播种前和栽培管理中后期, 必须对栽培场所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 6、发菌管理 (1)用菌袋栽培, 一般发菌速度较慢, 采用通气发菌的方法, 可提前10~ 15 天长满菌袋。具体方法如下。袋料适中。栽培料袋要松紧适中, 太实菌丝生长慢; 太松菌丝生长过快, 菌丝稀疏, 影响产量。沿菌袋中间扎孔。装好的菌袋, 用直径1 厘米的木棒沿菌袋中间扎一洞, 以利于通风换气, 加速菌丝发育。塑料袋封口。塑料袋最好使用塑料套环并用棉花塞好口, 外面包上一张纸或塑料薄膜, 用橡皮筋或草绳捆好, 待菌丝延伸覆盖料面时, 松动棉花, 利于通风。加大接种量。菌种量以覆盖料面为准, 以加快菌丝定植, 减少杂菌污染机会。沿边缘刺孔。菌袋发育期间, 可沿发育好的菌袋边缘刺孔, 以利于菌丝发育。(2)防止烧菌. 在菌丝生长阶段, 菌丝生长旺盛, 代谢加强, 放出大量的呼吸热, 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 就会形成局部的高温, 影响菌丝生长, 严重的会杀死菌丝,其防止方法是接种后的菌袋在气温高时最好单层摆放, 袋与袋之间留出一定空隙, 注意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及时翻堆。有条件的话, 设置空调或其它设备降温。培养料注意通风换气, 防止培养室高温高湿。

(3)后熟期管理.室内菌丝培养至满袋后, 还应再继续培养10 天左右。大部分栽培者在菌丝快发满时就入棚进行出菇管理, 使菌袋后熟期培养时间不足, 菌

5

丝养分积累不够, 幼菇大量发生, 造成菇畸形或出菇后劲不足, 产量低, 因此要把握好后熟期, 适时转入催蕾。 7、及时采收

食用菌不及时采收, 一般产量会有所增加, 但品质会下降, 虽高产却得不到高效。

八、实验结果

5

九、我的感想与收获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理论课上,让我们对食用菌的种类、食用菌基础知识、栽培技术以及一些食用菌的益处和一些食用菌的食用方法有所了解。尤其是后面的实战过程。通过在实验室亲自操作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作出的制作培养基的配料过程。一些看似简单的过程,每一步操作都是的很关键的。比如说在最初的菌袋制作,松紧程度就是很不好掌握,太紧的话,打洞会很困难,在打洞的时候,用力下了打的洞不深,用力太大的话就会把菌袋扎破。总之,仅仅是一个装袋的过程都显得没有想得那么轻松。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最初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装了很多菌袋。到最后有不少菌袋被污染或因其他原因丢失,不过最后的结果也还是不错的。虽然在采收蘑菇的时候去晚了一步,本组的蘑菇又暂时还没有长出来,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好的,看到了自己培养的蘑菇,由于条件有限,也没有尝到自己种的蘑菇是什么味道。

在组织分离的实验中,将污染的菌袋进行组织分离,主要是霉菌的污染。在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不少的知识,通过亲手操作,也复习了不少操作上的技术。只是也在实践中的到了的巩固!

这门课程不仅趣味性强,而且非常实用,不管是以后家庭栽培还是创业都有很好的指导。而且加强了实验实践能力,再一次巩固了我们灭菌,接种等一些基本实验技术。

5

搜索更多关于: 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实验报告 的文档
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6zyx1kpfj7s7tu43p391qw0b8cv4600t7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