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二中2018届检测试卷
化 学
I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1.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对原子量:C:12 H:1 O:16 Cl:35.5 S:32 N:14 Na:23 Mg:24
2.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将其加入NaOH稀溶液中反复洗涤、分液 B.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NaOH溶液中洗气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加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烷中混有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3. 己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通常有如下两条途径: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1=+256.6J·mol b.2CH3CH2OH(g)+O2(g)=6H2(g)+4CO(g) △H2=+27.6J·mo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高a的反应温度,乙醇的转化率增大 B. 由b可知:乙醇的燃烧热为13.8 J·mol C. 对反应b说,增大O2浓度可使△H2的值增大
D. 以上两种途径,制取等量的氢气,无论哪种途径,消耗的能量均相同
4.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其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一种有机物。已知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是烃
-1
-1
B.的分子式为C5H10NO2S 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中碳原子上的H若有1个被Cl取代,有2种不同产物
5.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表为四种物质的溶解热(“+”为放热,“-”为吸热,18 ℃)
化学式 NH4NO3 NaOH NaCl NO3 溶解热(J/g) -330.75 +1040.5 -84.10 -353.17 将等质量的上述物质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最小的是 ( ) A.NH4NO3 B.NaOH C.NaCl D.NO3
6.向0.1 mol·L-1
的NaHCO+
+
—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溶液中c(H)、c(Na)、c(HCO3) ( ) A.都增大 B.都不变 C.都减小 D.有的增大,有的减小
7.CH3—CH=CH—Cl,该有机物能发生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MnO4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 ( ) A.只有⑥不能发生 B.只有⑦不能发生 C.只有②不能发生 D.以上反应均可发生8.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9.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
)=2.4×10-7
mol/L,则c(OH-
)为( )mol/L
-7
-71.0?10?14 A.2.4×10 B.0.1×10 C.2.4?10?7 D.无法确定
10.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反应②△H均大于零 B.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
D.该反应的热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H2(g)+2ICl(g)=I2(g)+2HCl(g) ΔH=-218J 11.随着各地治霾力度的加大,大力发展高性能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研究课题。如图是某课题组设计的液
体燃料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电池的优点是不产生污染气体,且液体燃料便于携带 B. 电池内部使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膜,OH-经交换膜移向负极
C. 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纳米碳材料(如图),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吸附量 D. 该电池中通入N2H4的电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 12.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H2COONH4(s)2NH3(g)+
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的△H>0
B. 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A)=10﹣2.294
C. 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30℃时,B点对应状态的υ(正)< υ(逆)
13.在一定温度下,将H2和I2(g)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 △H<0,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
t/min N(I2)/mol 2 0.12 4 0.11 7 0.10 9 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4min的平均速率v(HI)=2.5×10mol/(L?min) B.当体系压强不再改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书衡常数=1.44
D.再充入0.05molH2、0 .05molI2(g)和0.06molHI,平衡不移动
14.CO (g) +H2O (g) H2 (g) +CO2 (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A.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B.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 也随之改变 C.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15.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g)+B(g) 2C(g), 在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持续
升高,测得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T3达平衡 B. 正反应速率 v(T3)>v(T4)>v(T2) C. 由T1向T2变化时,V正 < v逆 D.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6. 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 N2(g)+3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的是 ( )
A. NH3的生成速率与NH3的分解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消耗2a mol NH3的同时生成amolN2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17.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
-1
-3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
-1
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