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主讲:资兴市第一中学朱晓阳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掌握位移公式。 3、理解匀变速直线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速度-时间图像中的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速度-时间图像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1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灵活应用。 教具
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打开课件)
师:图(1)中物体做什么直线运动? 生: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初速度为多少? 生:初速度为v0 师:加速度为多少? 生:加速度等于0。
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x、速度v、时间t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x=vt
师:请同学们观察该物体运动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矩形。
师:矩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生:面积=长х宽
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位移刚好等于该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矩形的面积。 (打开课件)
2
v
V0 0 图(1)
t
师:图(2)中物体做什么直线运动? 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初、末速度各为多少? 生: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师:加速度为多少?
生: a =
V0 v v 0 图(2)
t
V—v0 t
师:该物体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梯形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这个梯形的面积存在什么关系呢?
探究活动(一):猜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的面积关系。猜想:x=S梯 推导:利用微元法(极限)推导x=S梯 结论:x=S梯 (打开课件)
借助这个梯形缩小的过程的演示帮助学生利用微元法的思想来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生:
3
探究活动(二):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简称位移公式) 利用公式推导过程: 结论:
注意:应用时必须取统一的方向,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例题:课本p39页例题。
练习: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匀速减小到6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课堂小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和
v=v0+at
v=v0+at
利用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问题。 作业布置:课本本节“问题与思考”第一、二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