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7节动能与动能定理
年 级 课程标题 编稿老师 一校
高一 张晓春 黄楠 二校 林卉 审核 王新丽 学 科 物理 版 本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章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 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3.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难点: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考点分析: 内容和要求 动能 动能定理 考点细目 动能的定义及动能大小的计算 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出题方式 选择、计算题 选择题 计算题 动能定理是从能量角度解决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历届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其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内容以考查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计算为主,考查的重点多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如常与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等知识综合考查。近几年来的高考压轴题几乎都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内容,综合性强,要求高是这部分考题的基本特点。
一、动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用符号Ek来表示。比如运动的汽车、飞机,流动的河水、空气等,都具有动能。
2. 公式:Ek?1mv2。 2
3. 动能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其单位为焦耳(J)。
1 / 10
第七章第7节动能与动能定理
4. 动能是状态量,对应物体运动的某一个时刻。
5. 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而言,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有不同的动能。在研究物体的动能时,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设物体质量为m,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v2,在这一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W?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根据匀
2v2?v12加速运动的公式v?v?2as,有s?,由此可得
2a2v2?v121212W?Fs?ma?mv2?mv1,2a22
1212即W?mv2?mv12222211. 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2. 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该定理提出了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3.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总??Ek?Ek2?Ek1?1122mv2?mv1 224. 动能定理的理解:
(1)W总是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可以包含恒力功,也可以包含变力功;做功的各力可以是同时作用的,也可以是各力在不同阶段做功的和。应注意分析各力做功的正、负。
(2)求各外力功时,必须确定各力做功所对应的位移段落,逐段累计,并注意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3)W合?0时,Ek2?Ek1;W合?0时,Ek2?Ek1;W合?0时,Ek2?Ek1,上述关系式提供了一种判断动能(速度)变化的方法。
(4)代入公式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和各功的正负号,所求的功一般都按正号代入,如W合?W1?W2?W3?…??Ek,式中动能增量为物体的末动能减去初动能,不必考虑中间过程。
(5)利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也有其局限性,有时不能利用其直接求出速度的方向,且只适用于单个质点或能看成质点的物体。 5. 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1)选择过程(哪一个物体,由哪一位置到哪一位置)
过程的选取要灵活,既可以选取物体运动的某一阶段为研究过程,也可以选取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为研究过程。
(2)分析过程。分析各力做功情况,求解合力所做的功。如果在选取的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则一定要分段进行受力分析,求解各个力的做功情况。
(3)确定状态。分析初、末状态的动能。
(4)列动能定理方程W总?EK2?EK1(列出方程)。
2 / 10
第七章第7节动能与动能定理
6.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我们学习的是质点的动能定理,故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
(2)公式的左边W表示研究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或研究过程中物体所受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W>0表示合外力是动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是增加的;W<0表示合外力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是减少的。
公式的右边表示物体在研究过程中动能的增量,即末态动能与初态动能的差。该公式是标量式。
(3)动能定理虽然是在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情况下推导出来的,但对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同样适用,此时式中的W为变力所做的功。
(4)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阶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将全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知识点一: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例1. 一小球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面的沙坑h 深处停止,如图所示。求该小球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通过对题意分析可以看到,此题所涉及的小球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自由下落过程和在沙坑中的减速过程,在两个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都是恒力,所以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动能定理时的过程选择。
解:法一: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小球先自由下落,然后匀减速运动,设小球落至地面时速度为v,则 v2=2gH
设沙坑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v2=2ah 由以上三式得
FH?h?。 mgh法二:用动能定理求解小球的运动分两个物理过程,即先自由下落,然后做匀减速运动。 设其落至地面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可得
mgH?12mv 2第二个物理过程,由动能定理求解可得
1mgh?Fh?0?mv2
2FH?h?由两式解得。 mgh法三: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h)-Fh=0
3 / 10
第七章第7节动能与动能定理
解得
FH?h?。 mgh解题后的思考: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这种方法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初、末速度均为零的题目,显得简捷、方便。对于有多个过程的问题则要找到联系两过程的相关物理量。对于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问题,同学们最熟悉的就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通过上述方法的对比可以看出,用动能定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和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例2. 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落回到地面时,速度大小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
(1)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物体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时的最大高度,若物体落地时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求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分析:该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题目中给出了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只要明确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情况,即可用动能定理求解。
解:(1)设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受空气阻力为f,则由动能定理得
3v0(设412 ① mv0213下降阶段mgh?fh?m(v0)2?0 ②
24mg?f167?,?f?mg 由①÷②式得
mg?f925上升阶段?mgh?fh?0?(2)设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由动能定理得
?mgh'?fh'?0?1m(2v0)2 2225v07将f? mg代入上式得h'?16g25物体从抛出到停止运动时,设总路程为S,则由动能定理得?fS?0?1m(2v0)2 2222mv050v0 ?S??77gmg25解题后的思考:动能定理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始末动能及外力做功,故只需明确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及各外力在运动过程中的做功情况,进而求外力做的总功即可。
在解此题时还要注意到重力与阻力做功过程的不同。重力上升做负功、下降做正功,而阻力总是做负功。
知识点二:变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3. 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到Q 点,如图所示,则力F 做的功为:
4 / 10
第七章第7节动能与动能定理
A. mglcosθ B. Flsinθ C. mgl(1-cosθ) D. Flθ
分析:题目中水平力F方向恒定,但其大小是变化的,所以不能用W=Fscosθ求功。小球的运动过程是缓慢的,因而任一时刻都可看作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认为m 的速度大小未变(因绳子拉起的角度在变,故F的大小也在变),小球上升过程只有重力mg 和F这两个力做功,(绳子的拉力方向始终与小球速度方向垂直,故不做功)物体的初末动能又相同,因此用动能定理可以方便的解决。
解:小球由P到Q ,根据动能定理:WF?mgl(1?cos?)?0-0 ∴WF?mgl(1?cos?),因此答案C是正确的。
解题后的思考: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初末速度,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由于力F大小是变化的,所以不能直接由W=Fscosθ求出变力F做功的值,此时可由其做功的结果——物体动能的变化来求变力F所做的功,变力所做的功只能用字母W表示,不能写成W=Fscosθ。
变式题1. 若本题中水平力F 改为水平恒力F,会怎样?(此时B选项是正确的,此过程中物体的运动速率一定是变化的)。
变式题2. 若在Q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多大?绳对其拉力多大?(注意此题中的几何关系)(v?
例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体静止于长为l的木板边缘。现使木板由水平放置绕其另一端点O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过α角,转动过程中,小物体相对于木板始终静止,求木板对小物体的支持力对物体做的功。
。 2gl(1?cos?),T=3mg-2mgcosθ)
分析:由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可以看到,木板对小物体的力是变力,所以解题时不能用功的公式W=Fscosθ直接求解,可以考虑用动能定理来解决。
解: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支持力FN=mgcosα,随木板的转动(α增大)而减小,而方向始终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向,故是一个变力。
对小物体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WFN?WG?Wf?0
其中Wf为静摩擦力做的功,且Wf=0,WG=-mglsinα,所以WFN?mglsin?。 解题后思考:对于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求解要简洁
知识点三: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动摩擦因数
例5. 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与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所示,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
5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