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理想圆球模型 图23.正十二面体模型 图24.正十二面体立体图
其制作过程运用了展开图的思想,将正十二面体的展开图画出,如图25所示:
图25.正十二面体展开图
2.制作过程:
首先,依旧是通过线切割的手段获得如图25所示的正十二面体展开图,然后用钳工的手段将该展开图沿划线处弯折,得到如图24所示的正十二面体。再通过焊接,将其连接,最后再用锉刀将焊点锉平即可得到如图23所示的正十二面体模型。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
首先,在对已切出的展开图进行弯折时遇到了困难:展开图过大,无法用钳工的钳子将其夹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该铁皮从中间锯开,分成两半进行弯折,然后再将两半焊接在一起。
其次,通过手工弯折的铁皮会产生一定的弧度,无法使两半铁皮完全闭合。通过咨询老师我们得知,可以通过用锤子敲击折痕处的方法来使其弧度减小。
最后,由于事先将球的尺寸放大一倍,所以导致做出的球体积过大,与整体建筑不相协调,但由于球已经制成无法修改,且尺寸过小不好弯折,所以此处未作改动。
(五)塔尖:
1.设计计划:
龙塔的塔尖计划设计成四层,其中第一、二层用铁丝焊接制成,其上下底面为正五边形;其第三层为实心圆柱,直径为10mm,用车工制得,在其上表面钻孔以便连接上层;最顶层为塔顶尖,用一根铁丝将其一端锉尖,并插入第三层
塔尖上表面的钻孔中。其具体尺寸设计如下:
图26.塔尖设计方案平面图 图27塔尖设计方案立体图 图28塔尖实际效果平面图
2.制作过程:首先,算出所有所需铁丝的长度,并锯出符合相应要求的铁丝;然后通过点焊进行焊接。其中第二层上表面焊上一片正五边形铁板,第三层通过电弧焊连接在第二层上,顶尖插入第三层孔中,并用胶水固定。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在焊接的实际过程中,焊接的结果并不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所做的塔尖不适合进行每一面的图案镶嵌,所以改为五边形的塔尖,去掉每一面的图案,塔尖的第三层
和第四层由于尺寸太小,实际中不适合应铁丝做出,所以改用车出同样长度的棒料和磨细的焊条分别代替塔尖的第三层和第四层。
(六)支撑架:
1.设计计划:
龙塔的支撑架为八根抛物线形状的钢架,在本实习作品中,我们采用八根粗焊条来代替这八根钢架,如图29所示。 2.制作过程:
首先先用粗焊条并去掉外部的焊料,再用砂纸处理焊条,得到表面光滑的焊条。然后再根据所设计的长度,用锯子锯出相应的长度,并通过手动方式将其进行弯曲,得到八条形状近似相同的支撑架。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弯曲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弯曲度相同是一个难点。在这里,我们采用以一拳距离为弯曲点、将焊条并列加以反复比对调整的方法来完成。
图29.单根钢架平面图
四.制作过程的心得与体会: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工程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同学,平时自己动手的机会少、动手实践的能力差,很难适应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而金工实习课程为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带来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让我们走出课堂,在各种各样的工件和机器的车间里,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实践带给我们的乐趣,这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
在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加了车工,焊接,数字线切割,钳工,拆装,铣工等18个工种的学习实践,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我们学会了用我们自己的双手、用我们自己的汗水去改变这个世界、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时间过的真快,转
眼间18周的金工实习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有过艰辛、有过畏惧,曾经茫然失措,也曾经血染衣襟,但当我们看见自己的作品昂然屹立的时候,我们收获的是成功和喜悦;和老师、同学们聚集在车间里埋头苦干的那种亲切、那种体验,将成为我们人生永恒的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