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2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二、填空题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 化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 石砾 、 砂粒 、 粉砂粒 、 粘粒 。 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 块状结构 核状结构 、 柱状棱柱状结构、 片状结构 。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 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
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4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答:(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 (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1)交换酸测定时用1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交换出的H和Al3;
(2)测定水解酸时,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 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 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2+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 Mg
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 粘结力 无——有——最大—小—流体 由湿—干 粘结力 无——有——较大—小—更大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答: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质地 (2)无机胶体类型;(3)土壤酸碱度;(4)有机质含量; 7.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大陆土壤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
原因:(1)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
(2)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 8.试述不同质地的土壤的肥力特征?
答:(1)砂质土类
①水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 ⑤耕性 松散易耕。
4
-+
+
+
+
+
(2)粘质土类
①水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 耕性差,粘着难耕。 (3)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9.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答:(1)养分较完全; (2)促进养分有效化; (3)高土壤保肥性; (4)提高土壤缓冲性;
(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0.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答:(1)集中施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的移动性小);
(2)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旱(作)重,水(稻)轻;
(3)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钙镁磷肥等),碱性土施酸性磷肥(过磷酸钙等); (4)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
11.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通气性; 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 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 (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 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 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 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 (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
12.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3+3+2+2++
答:(1)H,Al土 代换离子以H+,Al为主,相伴离子有Ca、Mg、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2+2++
(2)Ca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Mg为主,相伴离子有K+、Na。 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
(3)Na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
滴水不漏。
4
13.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答:(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 (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
(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四、论述题:
(1)详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 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 3)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 1 份吸5份水 4)改善土壤热量状况。颜色深,吸热多 3、调节土壤化学性质
1)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比矿质胶体大20-30倍
3+
2)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轻Al毒害作用。 3)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
4)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 微酸性加之微生物活动。 5)提高土壤酶活性,刺激微生物、动物活动。
4、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2)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于土壤中;而南方则刚好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则较少。
(3)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①养分较完全 ②促进养分有效化 ③提高土壤保肥性 ④提高土壤缓冲性
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4
(4)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
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DT易溶于HA;
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含C平均为58%)。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1)小水库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 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5.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式
6.土壤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7.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μm
8.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9.简述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答: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变为疏松的堆积物,这种物质叫风化壳,它们在地球陆地上有广泛的分布。母质是风化壳的表层,是指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母质类型按成因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大类。(1)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2)运积母质是指母质经外力,如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而迁移到其它地区的物质。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