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3:26: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研究

摘要: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自私、霸道、不讲道理,缺乏同情心和没有爱心的孩子.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说一声\谢谢\孩子把大小便便在裤子里,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孩子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蛋糕,一家老小都准备了生日礼物,当快乐的生日歌声响起时,孩子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和同伴的友情……

关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学会感恩

前言

我国现今感恩教育的现状近年来,许多人都反映现今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冷漠,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比如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在过年收到姥姥给的五十块压岁钱时,他不仅没说谢谢,反而说不要,家人纳闷之余,孩子稚嫩的声音传来:\那张钞票太少了,我要红色的!\再比如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哭着闹着不让妈妈去接她放学,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妈妈那辆破自行车惹的祸――别人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时都是用汽车,而自己的妈妈确骑自行车来接,觉得非常没有面子。

一、当代孩子的年龄特点

3-4岁的幼儿在这个刚进入幼儿园的年龄,需要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较清楚表达。其次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对成人的依恋依旧很强烈。最后幼儿在这个年龄段的模仿性很强,而且模仿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个年龄,幼儿会做出很多试探性行为,有明显的自己表达的意识,喜欢说“不”,尚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会为小事大哭小闹。常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容易产生外显性的侵犯性行为。 二、独生子女的现状举例 (一)独生子女的傲娇性子

傲娇,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严于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对孩子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傲娇行为。

1

(二)独生子女不懂得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

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导致很多独生子女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什么事情觉得理所应当,不懂得感恩、自私等不良行为。青少年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一个个手段残忍毫无人性,这是一代独生子女的劣根--自私、霸道、没有同情心。例如此些事件反映:东方今报报道过,【夫妻为生二胎向女儿写保证书:永远第一喜欢你】,当然,网络上还有一些孩子为了阻止父母生二胎,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威胁。再比如,央视新闻报道:【10岁“熊孩子”嫌施工声太吵,割断安全绳】因为嫌楼外施工的电话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子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施工者说,“当时我正在钻机打孔,低头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用刀割我的安全绳......”一个十岁小孩做出此等不理智行为实在可气。可以反映其受教育程度颇浅。其安全意识没有得以领悟。并且其自私行为也是众多独生子女所拥有的。

三、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剖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长,及家里长者,最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活动发生在家庭生活中,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积极、正面地影响教育儿童,把儿童培养成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富有创造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父母的溺爱

在生活中,有的爸爸妈妈十分溺爱孩子,唯恐他们受委屈。为了补偿孩子,孩子要什么便买什么。结果孩子感到了随要随给、理所应当的乐趣。不停地要这要那,偶尔遭到拒绝就生气。爸爸妈妈一看到孩子生气,就觉得心疼,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去做。最后爸爸妈妈的这种做法,助长了孩子的贪欲不断增长,不懂得感恩,做事情不顺着自己的意思就很暴躁等。有很多爸爸妈妈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娇生惯养。他们认为孩子弱小稚嫩,所以对孩子百般呵护,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便想:“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会好。”这种过分的宽容和迁就,使孩子的坏习惯渐渐形成,当爸爸妈妈发觉孩子的坏习惯时,已经很难将它改过来了。

2

(三)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的消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消极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增加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多数老人根本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孙辈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问题。许多老人不喜多言,也不喜欢孩子喧闹,为了看好孩子的同时也能帮忙自己的事情,有时不准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儿童缺乏充分地交流沟通的对象和机会,影响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亲子教育下儿童相比,隔代教育下儿童比较死板,智商低,缺乏灵气,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而年轻的父母因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们教育的孩子比隔代教育孩子知识丰富、知识面宽,更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包容性强的思维结构。 (2)、溺爱,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所谓溺爱就是过分宠爱,过分娇纵、喜爱。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隔代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通病,通常是母亲、老一辈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更容易溺爱和迁就。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补充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的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还有就是对于那些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会有顾及——怕孩子没照顾好,有个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处处都依着孩子,处处都保护孩子,将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也不及时纠正,还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愿望。更有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代替孩子穿衣、整理玩具,喂孩子吃饭等。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况且每个家庭的孩子不多,老人们更使他们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不懂得感恩”意识,以造成孩子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 (四)父母的成才心切

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又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印机。家长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理想都希望定格在孩子身上,家长

3

搜索更多关于: 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研究 的文档
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7nds82htr9epjx24qwd4i6jo0x1tb0126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