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01: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排布的最多电子数为 ,除K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 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 相等。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

2、A、B、C、D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三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形成的C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D原子核外比C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则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写出C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 4、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 ②运动空间极小 ③极高速运动。 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第9页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2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这是不难理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

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

(2) [重点难点]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一个轨道,np能级各有3个轨道,nd能级各有5个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示。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练习〗写出5、6、7、8、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轨道式。并记住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轨道式的特点:(成对电子对的数目、未成对电子数和它占据的轨道。

〖思考〗下列表示的是第二周期中一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请说出每种符号的

意义及从中获得的一些信息。

〖思考〗写出24号、29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轨道式,阅读周期表,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铜、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

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

第10页

2.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试问: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你能仿照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课堂练习

1、用轨道表示式表示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1)N (2)Cl (3)O (4)Mg 2、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哪

些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

↑ ↓↑ (1) (2) (3) ↑ ↑ ↑↑ ↓↓

↓ ↑ ↑ ↑ (4)

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有 ,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

3、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那一种状态的能量较低?试说明理由。 (1)氮原子:A. B. ↑ ↑ ↑ ↓↓↓↑

2s 2p 2s 2p

(2)钠原子:A.3s1 B.3p1

(3)铬原子:A.3d54s1 B.3d44s2

4、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两种不同方式。请

你比较这两种表示方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11页

↑ ↑ ↑ ↓ ↓(6) (5) ↓↓↓↓↓

5、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科学家是怎样来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以氮原子为例,说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3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教学过程: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 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总结〗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

第12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7nz66ed617e16g2fbyj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