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金源煤矿新建0.45Mt/a选煤厂项目
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中煤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日期:
1
第一部分 概述
1.0编制依据
① 现场勘查周边环境情况 ② 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⑤《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规范》GBJ202-83 ⑥该工程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等
⑦《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87号文
8提供的其它降水资料 ○
2.0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微山县西外环金源煤矿院内,本期拟建工程有主厂房、原煤仓、精煤仓、浓缩池、循环水池、生产办公楼等配套项目,室内外高差0.3米。因单体工程较多,但工程基础埋深及地基处理方法较为相似,开挖坑底标高在-4.1~-6.0m之间,本次以基坑最深的主厂房为代表进行设计计算。其它单体工程均以此执行。
3.0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工程场地区属河湖相冲洪积平原地貌类型,地形比较平坦。地面相对高程34.00~36.62m,相对高差2.62m。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
2
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13.7°C,冬季平均气温1.9°C,夏季平均气温27.2°C。历年平均降水量655.2mm,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霜冻期一般在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结深度0.48m。 3.2地层结构
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均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其岩性主要为粘性土和砂土,自上而下共分8层以及2个分层,分述之:
1.杂填土(Q4ml)
灰黑色,以煤渣和煤矸石为主,多数被碾压结实,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3.00m,平均1.31m,层底标高31.75~35.62m。平均34.21m。
2.素填土(Q4ml)
褐黄色~棕黄色,以粘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干强度及韧性高,可塑。 场区内大部发育,厚度0.40~3.40m,平均1.48m;层底标高32.22~34.09m,平均33.17m;层底埋深1.50~4.40m,平均2.72m。
3.粘土(Q4apl)
浅灰色,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光泽反应光滑,摇振反应无,含有机质,软塑~可塑。
该层在场地中局部发育,厚度0.20~1.00m,平均0.57m,层底标高32.77~33.67m,平均33.15m,层底埋深0.90~3.50m,平均2.41m。
4.粘土(Q3apl)
棕黄色夹浅灰色,干强度及韧性高,光泽反应光滑,摇振反应无,含铁锰质物及小径姜石,硬塑,局部可塑。
场区内普遍分布,厚度0.70~2.80m,平均1.98m;层底标高29.88~31.65m,平均30.94m;层底埋深2.90~6.40m,平均4.58m。
经膨胀试验,该土层自由膨胀率62.0~71.0%,膨胀率1.40~1.90%,膨胀力17~25Kpa。
3
5、粉质粘土(Q3apl)
浅黄色~灰黄色,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振反应无,含小径姜石,可塑。
场区内普遍分布,厚度1.30~2.30m,平均1.94m;层底标高28.42~29.58m,平均29.00m;层底埋深4.90~8.20m,平均6.52m。
6、粉质粘土(Q3apl)
浅黄色~褐黄色,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光滑,摇振反应无,含铁锰质物,含姜石10~20%,粒径1~5cm,硬塑。
场区内稳定发育,厚度1.80~6.10m,平均3.51m;层底标高22.86~26.89m,平25.50m;层底埋深7.50~12.50m,平均10.03m。
7、中粗砂(Q3apl)
褐黄色,饱和,砂质较纯,级配一般~较好,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暗色矿物,中密~密实。该层底部一般发育厚约0.1~0.4m,胶结姜石层,质坚硬。
场区内普遍分布,厚度2.50~7.10m,平均4.69m,层底标高18.60~21.55m,平均19.81m;层底埋深15.00~17.50m,平均15.71m。
7-1、粉质粘土(Q3apl)
褐黄色,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振反应无,含姜石10~20%,粒径1~5cm,硬塑。
场区内仅局部发育。厚度0.40~1.40m,平均0.77m;层底标高24.27~25.89m,平均25.15m;层底埋深9.30~11.60m,平均10.80m。
7-2、粉质粘土(Q3apl)
褐黄色,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振反应无,含姜石10~20%,粒径1~5cm,硬塑~坚硬。
场区内大部发育,厚度0.70~2.40m,平均1.31m;层底标高21.16~
4
23.45m,平均22.41m;层底埋深12.30~15.20m,平均13.54m。
8、粘土(Q3apl)
棕黄色夹褐黄色,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光滑,摇振反应无,含铁锰质物,含姜石10~20%,粒径1~5cm,硬塑。
场区内普遍分布,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8.00m。 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地下水水位埋深0.90~3.55m,平均2.43m,水位标高33.01~33.19m,平均33.09m。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7层中粗砂。其补给途径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排泄途径主要为人工抽水和地下迳流。预计水位年变化幅度约2~3m。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按35m标高考虑。
3.4周边环境条件
该项目场地周边开阔,无需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 4.0本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
基坑开挖深度为3.6~5.5m,基坑采用放坡+支护开挖方式,根据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于水文地质条件等,该基坑工程重点为:
(1)确保基坑四周安全稳定。 (2)提出合理的支护与降水方案; (3)为后续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部分 降水工程
1.0基坑降水方案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