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 11:24: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热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受热易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呢? 猜想 实验方法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气体通入澄① 二氧化碳 清石灰水中;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_____放入② 氧气 瓶中; ③ ④ ⑤ 氢气 _____ 甲烷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②不成立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①不成立 现象 结论 第一步,点燃产生的气体; 气体能被点燃; 第二步,在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烧杯内壁无现象; _____成立 杯。 猜想 实验探究二: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丙同学根据资料分析认为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和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写出加热白色不溶物时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实验Ⅱ中 称量“干燥的晶体”质量为2.85g,由此通过计算确定白色不溶物是成分是______。(请你写出计算过程)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新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但一段时间后仍不变浑浊。对此展开了探究活动。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I.制得气体中无CO2,II、与盐酸的浓度有关I.初步实验—实验1 小组同学取等量原试剂瓶中澄清石灰水于试管内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初步结论 (1)可知猜想I____(填“成 试管1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试管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的化学反________ 立”或“不成立”)写出试管②中发II.依据初步结论,深入探究 实验2 实验序号 大理石质量(g) 盐酸质量分数(%) ① 10 37.5 ② 10 20.3 ③ 10 13.9 ④ 10 10.6 ⑤ 10 8.5 盐酸体积(mL)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5mL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 10 10 10 10 10 无 无 出现浑浊 出现浑浊 出现浑浊 实验3: 125 mL集气瓶中充入不同体积CO2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CO2体积(mL) 加入5mL饱和澄清石灰水,震澄清 荡5次现象 震荡30次后的现象 澄清 浑浊 浑浊 浑浊 澄清 澄清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① 5 ② 25 ③ 50 ④ 75 ⑤ 100 ⑥ 125 (解释与结论)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有一定量HCl气体存在时,请解释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由实验3可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碳的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得出此结论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详解】

A.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选项正确;

B. 由①②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物质本身性质)有关,选项正确; C.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选项正确;

D. 由②③分子种类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①③变量不唯一,不能进行比较,选项错误。故选D。 2.B 【解析】

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发生的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A.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此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原子,该粒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此选项错误;

C.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与化合物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此选项错误;

D.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此选项正确。故选D。 5.C 【解析】

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所以乙为氯化铵,正确;B、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的溶解度在t2℃时,溶解度达到最大,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3℃应介于40℃-50℃,正确;C、55℃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错误;

D、t3℃、t1℃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故选C。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C 【解析】

试题分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A、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故A错误;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有Ag、Cu,故B错误;C、铁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所以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故C正确;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D错误。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可燃冰在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不易长久保存; 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

D.可燃冰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燃烧时热值高,污染少,但不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选B 8.C 【解析】

A、Na2SO4能溶于水、BaSO4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可鉴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NaOH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吸收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氧化铜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两者不能发生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铁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9.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要鉴别的两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正确; C.铜和金都属于H后金属,都不能与稀酸反应,故用稀盐酸无法鉴别铜和金,错误;

D.由于锌>铜>银,故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铜与硫酸锌溶液

不反应,故用铜片可以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然后利用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加以鉴别。 10.D 【解析】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温度影响溶解度,所以不指名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错误;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100%,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C、 2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把30g甲放入50g水中,溶质为20g,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g÷70×100%≈28.6%,错误;D、 将2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甲、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都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铁元素 氧气 乳化 蛋白质 +1 煮沸 【解析】 【分析】

铁锅能增加铁元素、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详解】

(1)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铁元素。 (2)汽车表面喷漆可有效防止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而生锈。 (3)常加入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次氯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

溶解度(+1)+x+(﹣2)=0,x=+1,生活中为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常采用的方法是加热

煮沸。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3.3g。 10g 9.1% 10.5% 【解析】 【详解】

(1)分五次加入盐酸后,前两次,每次都增加1.1g二氧化碳,第四、五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没有完全反应,也增加1.1g,所以m值是3.3g;故填:3.3;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第4次反应完全后用去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y;第4次反应完全后

【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81bn4posn5dq8n1sig30fluh9bohz00uim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