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10073111== xyz解得x=10g,y=7.3g,z=11.1g,故填10g;
7.3g×100%?9.1%,故填9.1%;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80g(4)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答:m的值为3.3g;
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0g; 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1%; 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10.5%。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25 1 【解析】
分析: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即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变成20%;可采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实验,根据溶质或溶剂质量的改变后所得溶液的组成,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1g?100%?10.5%,故填10.5%;
10g+100g-4.4g溶质质量×1%,计算出改变过程中所加硝酸钾或蒸发水的质量.
溶液质量解答:解: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x?200g?10%×1%=20% x=25g
200g?x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200g?10%×1%=20% y=1g
200g?y故答案为25;1.
点评: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所蒸发水的质量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14.2Mg+O2【解析】 【详解】
点燃MnO22H2O+O2? HCl+NaOH=NaCl+H2O 2MgO 2H2O2 (1)镁条燃烧即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2MgO;
MnO22H2O+O2?;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3)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放热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稀盐酸过量 Mg(OH)2和HCl不能共存 Mg+2H2O
2
Mg(OH)2↓+H2↑ CO 带火星的小木条 ③ MgCO3 MgO+CO2↑ Mg(OH)
和MgCO3
【解析】
(一)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见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二)pH<7,溶液显酸性,可能是氯化镁溶液显酸性,也可能是盐酸有剩余; (三)【猜想】氢氧化镁是一种碱,不能与盐酸共存;
【实验】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气体是镁与水反应生成的,且具有可燃性,所以是氢气;该反应是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Mg(OH)2↓+H2↑;
(四)实验探究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实验室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氢气和甲烷燃烧会产生蓝色火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猜想 实验方法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气① 二氧化碳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带② 氧气 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 ③ ④ ⑤ 氢气 一氧化碳 甲烷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②不成立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①不成立 现象 结论 第一步,点燃产生的气体; 气体能被点燃;烧第二步,在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杯内壁无现象; 灰水的烧杯。 猜想③成立 实验探究二:(1)实验Ⅰ的现象加热白色不溶物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3
MgO+CO2↑;
(2)假设固体全部是氢氧化镁, 设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OH)2+2HCl=MgCl2+2H2O
58 95 2.26g x
5895?
2.26gxx=3.70g
假设固体全部是碳酸镁, 设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y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95 2.26g y
8495?
2.26gyy =2.56g
所以称量“干燥的晶体”质量为 2.85g,由此可推得白色不溶物是成分是Mg(OH)2和MgCO3。
16.不成立 CO2+Ca(OH)2=CaCO3↓+H2O 探究盐酸浓度是否对石灰水变浑浊产生影响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石灰水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实验3中,序号①中加入少量CO2不变浑浊,序号⑤⑥加入过多的CO2后也会是澄清的。 【解析】 【详解】 进行实验:
(1)试管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猜想1不成立,故填:不成立; (2)二氧化碳能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解释与结论:
(3)实验2是用浓度不同的盐酸进行实验,因此是探究盐酸浓度是否对石灰水变浑浊产生影响。 (4)当氯化氢气体存在时,由于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石灰水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反思与评价:
(5)在实验3中,序号①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不变浑浊,序号⑤⑥加入过多的二氧化碳后也会是澄清的,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碳的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故填:实验3中,序号①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不变浑浊,序号⑤⑥加入过多的二氧化碳后也会是澄清的。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2.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加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盐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氨气通入稀硫酸中
) B.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石灰水中 C.铁粉加入到稀硫酸中 D.锌粒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括号内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 A.纯碱和食盐(稀盐酸) C.羊毛与涤纶(灼烧)
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D.氧化铜与木炭粉(观察颜色)
6.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读液体体积 D.液体的取用
7.如图是MgS0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MgS04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的MgS04饱和溶液,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均有晶体析出 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溶液的pH: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D.气体的密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