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心得与体会?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的传说 1.炎帝的传说 板 书 设 计 2.黄帝的传说 3.华夏族形成的传说 二、禅让的传说 1.尧舜禅让 2.禅让的实质 三、治水的传说 1.“大禹治水”的故事 2.大禹治水成功的启示 科目 历史 课题 1.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授课教师 展 廉毅涛 课 后 反 思 1学生知道夏商西周朝代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灭亡过程; 2学生理解世袭制的历史概念和分封制的内容; 教 学 目 标 3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空间观念,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4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培养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学生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意识到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和灭亡过程 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世袭制的含义和分封制的内容 本课题教学共 课时 本节教学为第 课时 展示三字经,学生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学习。 三字经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教 学 流 程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学生朗读三字经,回答提到的朝代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 一、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夏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统治范围(展示夏朝疆域图) 夏朝形势图 2、世袭制 问题一:大禹在夏朝建立前的身份,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个身份呢? (评价学生回答) 问题二:大禹在建立夏朝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后,总结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总结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文知识回答: 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都城:阳城; 建立者:禹 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学生回答:大禹是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 学生回答:大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袭制。 3、夏朝的管理 夏朝建立后,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4、夏朝的灭亡: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到了最后一位君王桀,他是一位暴君,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桀的暴政,然后我们来设想如果我们是平民、奴隶和百姓,我们看到桀的暴政,我们都会想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夏朝的结局是什么呢? 举例:平民的想法 学生填写表格 二、商汤灭夏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1、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评价汤 学生回答: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回答: 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 都城:毫 学生:汤是一位贤君,任用贤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关心百姓。 2、盘庚迁殷 展示商朝的统治区域,与夏朝区域进行对比。 3、商朝的灭亡 提问学生是否看过《封神榜》?里面的暴君是谁?有什么暴行?真实的纣王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史料:《史记?殷本记》是这样记载的:“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 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他残暴的一面,商朝的灭亡和他的暴行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优点的存在,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 总结:填写表格 学生回答:商朝经过几次迁都,最后定都殷,所以又称为殷朝。学生回答: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以酒为池,以肉为池 三、武王伐纣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因为纣王非常残暴,残害百姓,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商的一个属国周国迅速发展,决心灭商。我们的封神榜也是以为背景的神话故事。 1、商灭周立:牧野之战 问题一: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问题二:姜太公是谁?他有什么历史功绩? 周文王任用姜尚,发展生产,国力强大起来。三字经提到:周武王,始诛纣。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我们称为牧野之战。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相向,引周军进入商都,商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展示夏、商和西周国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 展示西周诸侯国示意图 问题一:西周是如何管理庞大的国家?实行什么制度? 问题二:分封制的含义是什么?从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诸侯国的义务几方面来总结。(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姜太公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他只调自愿上钩的鱼。 学生回答:姜太公又叫姜子牙,姜尚,他是一名贤臣,辅助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灭商。 周文王任用姜尚,发展生产,国力强大起来。三字经提到:周武王,始诛纣。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我们称为牧野之战。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相向,引周军进入商都,商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展示夏、商和西周国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展示西周诸侯国示意图 问题一:西周是如何管理庞大的国家?实行什么制度? 问题二:分封制的含义是什么?从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诸侯国的义务几方面来总结。(小组讨论) 学生:国土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分封制。 学生回答: 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 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 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问题三:根据分封制,国家形成了哪些等级?看图回答。 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学生回答: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西周的灭亡 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2位败家之君,1位导致社会动荡,1位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