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遗传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0:09: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F1个体的前缘类似于黑缘型。后缘类似于均色型。

(4)并显性或共显性:F1个体的所有细胞都同时显示双亲的性状,如,人的MN血型中,M血型的红细胞上具有M抗原,N血型具有N抗原,MN型的具有两种抗原。

(5)条件显性:某些性状的显隐性可依环境条件而改变。如,在曼陀罗茎色的遗传中,在高温时,紫茎对绿茎是显性,而在低温时,这对性状又呈现不完全显性,即淡紫色茎。

9、举例说明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学特点。 答:

复等位基因在整个生物界是很普遍的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存在着多方向性。即一个基因在不同的个体内可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结果产生复等位基因。

如,人的ABO血型就是由一系列基因 (IA、IB、i)控制的,因而复等位基因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1)复等位基因系列的任何一个基因都是突变的结果,或直接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来,或由该系列的其它基因突变而来。如,A?a1?a2等。

(2)不同生物的复等位基因系列的基因数各不相同,甚至同一物种的不同复等位基因成员数也不相同。如,人的ABO血型的基因是IA、IB、i,而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有15个基因。

(3)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中,不论基因成员数多少,在任何一个二倍体生物中,只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如,人的ABO血型有:IAi、IBi、IAIB 等。

(4)复等位基因系列不同,显隐性关系的表现也不同,有不完全显性(烟草自交不亲和),完全显性(IA 对i是显性),并显性(IA 与IB )等。

(5)复等位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都遵循各种遗传规律。

10、有一个小麦品种能抗倒伏(D),但容易感染锈病(T)。另一小麦品种不能抗倒伏(d),但能抗锈病(t)。怎样才能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

答:

让抗倒伏、易感锈病的小麦品种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F2。在F2中就有抗倒伏、抗锈病的品种。但其中有2/3的基因型为Ddtt,1/3的基因型为DDtt。让这些抗倒伏、抗锈病的品种再自交一代,获得的种子单株收获,按小区种植,看F3植株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如不出现性状分离,即为所需要的抗倒伏、抗锈病的纯合小麦品种。

1、试述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交换规律的实质? 答:

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离而发生分离。独立分配规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离而发生分离,而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而随机组合。连锁互换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17

体上的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各对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离而发生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之间会因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同源区段的互换而发生重新组合。

2、交换型配子产生的过程是什么? 答:

交换型配子产生的过程分以下几步:(1)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它们带有两对杂合基因(AB/ab),每条染色单体含2条单体。(2)在粗线期:少数的性母细胞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但姊妹染色单体仍相互靠近,大多数性母细胞内未发生交换。(3)在后期I:交换的性母细胞内已交换的染色单体片段随所在着丝粒到达细胞一极,结果每条染色体含一条交换的单体和未交换的单体,未交换的性母细胞内染色体只带亲型单体。(4)在后期II和末期II:随着染色体的分裂,两条单体分开,结果原来交换的性母细胞可形成4种配子,两种亲型和两种交换型,未交换的性母细胞只产生亲型配子。

3、连锁和交换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

(1)连锁遗传可发生基因重组,成为变异的来源之一,而且连锁遗传的稳定性较强。 (2)交换的配子数总是少于亲型配子数。两对基因间的交换率总是低于50%,这是因为只有在100%的性母细胞都发生交换才有一半的交换型配子,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3)交换率是交换的性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因为任一交换的性母细胞所产生的4个配子中总是有两个亲型的,两个交换型的。

(4)交换不仅可发生在基因与基因之间,也可发生在基因之内,形成众多的重组子。 (5)生物的交换一般是对等的,即互换,但也有不等交换,结果造成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的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案:

在连锁遗传中,交换值的变动幅度在0-50%之间,交换值越大,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远,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越小;交换值越小,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就越小,连锁强度就越大。

5、影响交换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基因间连锁强度或基因间距离:两基因间相距越近,交换率越小;反之则大。 (2)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水分、营养、射线、化学药品等影响生物体的代谢,从而影响交换率的稳定性。

(3)性别:雌家蚕和雄果蝇不发生交换,可能与激素有关。

(4)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若某条染色体发生了中间缺失,结果缺失两端的基因间交换率会明显降低。

7、绘制连锁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利用基因定位的方法,把多个连锁基因标定在同一直线上,最外端的基因可作为

18

原点,其他基因据它们的顺序依次下排,其图距逐渐累加。

(2)若发现原点外这有基因,可把原点让给新基因,其它基因依次变动,也可补充新基因。

(3)虽然两连锁基因间实际交换率不会达到50%,但在连锁图中两基因间的距离可超过50个图距单位,它是多次实验多个基因间图距累加的结果。

15、什么是从性遗传,举例说明。 答:

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传递的过程中与性别相关的现象叫从性遗传。绵羊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HH无论雌雄都有角;hh无论雌雄都无角;Hh雄有角,雌无角。其表型与性别有关,且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人的秃顶也为从性遗传。

17、性别决定的理论有哪些?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

主要有三方面:

(1)性染色体理论:即在精、卵结合时,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了个体性别发肓的方向。在人类中,XY为男性,XX则为女性。

(2)基因平衡理论:

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有决定性别发肓的基因。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是雄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X染色体上是雌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

②性别发育的方向决定于这两类基因系统的力量对比。若2X:2A为雌性,若1X:2A( A为常染色体组)为雄性,若2X:3A则为中间性。

(3)环境条件和染色体倍数理论:在低等动物和两性分化的植物中,不仅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可影响个体性别发肓的方向,而且染色体倍数也可改变性别。如,蜂的性别决定。

18、简述XY型性别决定方式。 答:

所有哺乳动物和双翅目昆虫、两栖类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产生一种配子,♂产生两种配子。将产生一种配子的性别叫同配性别,产生两种不同配子的性别叫异配性别。在性染色体决定类型中,凡是雄性为异配性别,雌性为同配性别的性别决定类型叫XY型。特殊类型:XO型。蚱蜢、蟋蟀和蝗虫等直翅目昆虫。该生物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不是有Y的生物去掉了Y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XO为♂,XX为♀。形成配子时,

19、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 答:

由染色体的倍性决定。蜜蜂、蚂蚁和黄蜂等膜翅目昆虫等为此类型,自然状态下,以蜂王为单位组成一个家族,一个蜂箱为一个单位。蜂王一个蜂巢有一个。一次交配得到足够一生需要的精子。职蜂负责除交配生殖外的所有职能:采蜜,养育,巡警,降温,清洁,通讯等。雄峰只负责交配。蜂王的卵经过储精囊时,精子与之结合,则形成2n的雌体。将成为职蜂的幼虫,只喂两三天的蜂王浆,且质差量少。将成为蜂王的幼虫被喂5天质好而量多的蜂王浆。另外,在蜂王产下的每一窝卵中,有少数是不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雄峰。它们的染色体数为n=16。

1、已知果蝇一个品种的某一染色体的基因顺序是ABCDEFGHIJ。为了诱发染色体畸变,

19

经许多代处理后,检查三条染色体发现下列基因顺序:

(1)ABHGFEDCIJ (2)ADCBEFGIHJ (3)AFEIHGBCDJ。

说明这三条染色体产生上述顺序的最可能的特异性变化。

答:

这三条染色体最可能的特异性变化为(1)HGFEDC区段的倒位 (2)DCB和IH两个区段同时发生了倒位(3)AB之间,DE之间,FG之间,IJ之间同时发生断裂,重新时EF段倒位后接到A后、GHI段倒位后接到E后。)

2、简述染色体组及其特征。

答:

特征:同一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都彼此不同,但构成一个完整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3、简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答:

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成倍的增或减少,如一倍体、多倍体(同源、异源)等。

非整倍体:单个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包括:超倍体和亚倍体,超倍体:三体、四体等,亚倍体:单体、缺体等。

4、多倍体形成的两种主要途径:

(1)远缘杂种和原种形成未减数配子。如远缘杂交:卡贝钦科(1928)获得萝卜与甘蓝的属间杂种异源四倍体,曾定为一个新属―Raphanobrassica‖。最初的设想是希望育成上面长甘蓝菜、下面长萝卜的新种,结果却相反。又如,没有杂交的原种:未减数的花粉粒一般都比已减数的花粉粒大。

(2)原种或杂交种的合子加倍。如,杂交种的合子加倍。

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应用:

(1)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杂交之前先使某一亲本加倍?同源多倍体,可提高杂交结实率。

(2)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远缘杂种?大量的单价体?严重的不育。使F1加倍?异源多倍体物种?可育配子。异源多倍体新种具有两个原始亲本种的性状特征,作为再次杂交的亲本之一,转移某些优良性状。

(3)创造远缘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突出例子是:伞形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交不能产生有活力的种子,无法将伞形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直接转移给普通小麦。

(4)育成作物新类型。

①同源多倍体:在生产上加以直接应用的材料还很少。能直接应用的同源多倍体植物主要有:多年生植物:如果树,同源三倍体苹果(3X=51=17Ⅲ),无籽,整齐度和产量尚不及二倍体。无性繁殖的植物:如同源四倍体马铃薯。不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植物:如牧草。一年生植物中,以下几种同源多倍体已有较大应用面积:三倍体甜菜(3X=27=9Ⅲ):含糖量>2X、4X。三倍体西瓜(3X=33=11Ⅲ):无籽、甜(含糖量高)。应用价值较大,制种和母本(四倍体)保存较为困难。四倍体荞麦(4X=32=8Ⅳ):经过选择,选到几个比二倍体(2X=16=8Ⅱ)增

20

搜索更多关于: 遗传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的文档
遗传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8ds62ohzb92i2p9mddm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