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5mg/L B.0.03mg/L C.0.01mg/L D.0.3mg/L E.0.5mg/L 【答案】A 30.氯化消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 A.加氯量 B.游离性余氯量 C.化合性余氯量 D.需氯量 E.有效氯 【答案】D 四、问答题
1.试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
(1)温室效应:解释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减少和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3)酸雨:酸雨的定义;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危害。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
答:(1)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 (2)对流层:该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12km.其特点为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其特点为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4)中间层: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称为中间层,其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5)热成层:该层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其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6)逸散层:800km以上的区域统称为逸散层,该层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迅速,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因此气体及微粒可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 3.试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危害。 4.水质的性状及评价指标有哪些?有何意义? 答:水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包括:
(1)物理性状指标:包括水温、色、臭和味、浑浊度。根据天然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2)化学性状指标:包括pH值、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等。根据天然水的化学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化学性状及受污染的状况。
(3)微生物学性状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
5.简述述饮水消毒的方法。
答: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氯化消毒是化学药剂消毒饮用水中一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方法。供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
6.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答: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醛类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物质统称为光化学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健康影响:对眼睛的刺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全身的影响;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 7.简述水质处理工艺过程
答: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和特殊净化3种。 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 集中式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特殊净化:除氟工艺;除铁和除锰工艺;除藻和除臭工艺。 8.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9.铊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答:慢性毒作用:①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②周围神经损害,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过敏。很快出现感觉、运动障碍;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 10.简述饮水氯化副产物的来源、危害及对策?
答:(1)来源:在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化烃类化合物。 (2)危害:许多饮水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水氯化副产物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还有些研究提示饮水氯化副产物对生殖有影响,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和早产以及出生缺陷;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环境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3.健康效应谱(spectrumofhealtheffect):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效应是一个连续的多个阶段的过程,整个效应从弱到强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为健康效应谱。
4.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5.有效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6.基准(criteria):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7.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health):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8.住宅朝向:指住宅建筑物主室窗户所面对的方向,它对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程度等都能产生影响。
9.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cretinism):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10.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二、填空
1.饮用水中的______被认为是继肝炎病毒、______之后,又一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答案】微囊藻毒素;黄曲霉毒素
2.人体对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根据其机制可分为______体温调节和______体温调节两大类。 【答案】生理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
3.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碘缺乏病病区水碘含量多在______μg/L以下。【答案】1 4.评价大气质量的一些常见指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答案】比值算术均数型大气质量指数;I1大气质量指数;大气污染超标指数;分段线性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幂函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5.制订大气卫生标准时,对于有急性危害的物质应制订______;对有慢性作用的物质应制订______. 【答案】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
6.生物标志分为______、______和易感生物标志。 【答案】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 7.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是制订______的理论基础,也是毒理学评价和______的重要依据。 【答案】卫生标准;环境危险度评价
8.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了______及其______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检测项目和要求。 【答案】化妆品原料;产品
9.克山病是一种以______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因此,此病亦称为______. 【答案】心肌变性坏死;地方性心肌病
10.临床上地方性砷中毒以______、______、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答案】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三、选择
1.一般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C 2.下列哪些不是硬度过高的饮用水的不利影响?()
A.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B.出现腹泻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C.促进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 D.洗衣服增加肥皂消耗 E.皮肤敏感者沐浴后有不舒适感 【答案】A 3.下列成分中何者没有消毒作用:()
A.液氯 B.氯化钙 C.漂白粉 D.漂白粉精 E.二氧化氯 【答案】B
4.城市人口分类中,高等院校人口属于:()
A.基本人口 B.服务人口 C.被抚养人口 D.流动人口 E.教育人口 【答案】A 5.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O3 B.NOx C.[O] D.PANs E.SO2 【答案】A 6.决定大气污染最基本的因素是:()
A.气象因素 B.污染物排出量 C.污染物排出高度 D.与污染源距离 E.地形 【答案】B 7.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细菌总数为:()
A.<100CFU/L B.<3个/ml C.<3个/L D.<100个/ml E.<1个/ml 【答案】A
8.环境质量评价是指:()
A.环境质量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价 B.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的评价 C.环境质量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 D.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的评价
E.从卫生学角度对环境质量调查研究作出科学、客观和定量的评定和预测 【答案】E 9.交通运输污染大气的特点是()。
A.流动性,排放高度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NOX、CO等
B.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接近人呼吸带,污染物主要是NOX、CO、醛类、Pb等 C.流动性,排放高度较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Pb、CO等 D.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Pb、SO2、醛类等
E.流动性,排放高度一般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NOX、醛类、Pb等 【答案】B 10.下列哪种疾病属公害病()。
A.痛痛病 B.克山病 C.大骨关节病 D.地甲病 E.黑脚病 【答案】A 11.水体自净是指()。
A.水体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少 B.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C.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好于污染前的状况
D.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没有改变,但水体可以使用 E.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无限降低,水质越来越好 【答案】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