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药用植物之蔷薇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 18:45: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药用植物之蔷薇科

世界各地分布的有毒植物大约有数千种,我国有毒植物约有1300种,分布于140科,其中以毛莨科、杜鹃花科、大戟科、茄科、天南星科、豆科的有毒植物种数最多。有毒植物多集中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雨林区,特别是西南的云南、四川和华南的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省区。其他一些地区,如青藏高原、西沙群岛等地也都有重要的有毒植物分布。

不同的有毒植物的中毒效应差异很大,剧毒植物仅一两颗种子或一两片叶子就能致死,有些则需要较大量进入体内才能引起中毒。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可能是全株有毒,也可能仅某个或数个部位有毒;可能在全部发育阶段有毒,也可能只在某些发育阶段有毒;可能只在新鲜状态下有毒,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可失去毒性。这取决于植物所含各种有毒成分的毒性大小、含量及其相互作用等因素,但能直接造成危险的并不仅限于剧毒植物,据报道,小毒、微毒乃至无毒的植物也有中毒案例发生,而且有可能造成死亡。

植物毒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有毒成分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很不平衡,有些成分只限于某种或几种植物中,有些则较广泛分布于有亲缘关系的邻近属或科中,而有些关系疏远的不同植物类群却有着相同的有毒成分。按照化学结构,已知的有毒植物所含毒性成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非蛋白氨基酸、蛋白质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等。但是,以上某一类化合物中并不是全部有毒,生物碱、非蛋白氨基酸中多数化合物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而肽类、萜类虽只有少量化合物有毒,却包括了一些剧毒的植物毒素;甙类中包括了一些分布较广的常见植物有毒成分,但大部分甙类是无毒的。 不同有毒植物中毒可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1. 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呕血、便

血等。

2. 神经系统: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共济失调、肌肉强直,严重者出现抽搐、昏

迷等。

3. 呼吸系统:可出现咳嗽、胸痛、发绀、喘息、呼吸困难等。 4. 循环系统: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严重者可出 现

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

5. 皮肤、粘膜:可出现皮肤红肿、瘙痒、丘疹、水疱等。部分植物汁液或其散发出的飞毛

能够使人致敏,再次接触会出现皮肤红斑、斑丘疹等症状。

6. 泌尿系统:可出现全身乏力、腰痛、水肿、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等。 7. 其他:可出现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损害。

其实,人们对有毒植物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有毒植物明显有害,不大可能对人类具有有益的用途;或认为有毒植物都是陌生的野生植物,在我们周围习见植物,特别是食用及栽培植物都是无毒害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有毒植物无处不在。粮食、果木、蔬菜、油料等食用植物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可能引起中毒的种类。例如,蔷薇科的杏、苹果、樱桃、桃、李、梨等常见水果,果肉鲜美,但种仁、叶、花芽、树皮等则多含有氰甙,食入种仁造成中

毒甚至死亡的情况并不少见。木薯的块根、魔芋的块茎等含有有毒成分,需经处理方可食用,而不经过加工生食或处理不彻底均可引起中毒;菜豆、小刀豆等含有血球凝集素,必须煮沸以除去毒性;未成熟的蚕豆,发芽的马铃薯也都含有毒成分,不慎食用均可造成食物中毒。

主要介绍一下生活中很常见的蔷薇科的有毒植物——枇杷和杏。

蔷薇科(Rosaceae)植物约有124属33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51属1000余种,产于全国各地。本科樱桃属、枇杷属和苹果属少数植物的某些部位有毒,主要有毒成分是氰苷,如苦杏仁苷、野樱苷,其他或分有黄酮、酚类、有机酸、单宁等。苦杏仁苷是最常见的氰苷,可水解生成氢氰酸,人食后易引起中毒,中毒者以儿童为多。

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成熟果实。又名芦橘、金丸、芦枝、卢桔。 【植物形态】常绿小乔木。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叶柄极短或无柄,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顶生圆锥花序,雄蕊 20~25;花柱5,柱头头状。果为浆果状梨果,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橙黄色;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棕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产地】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塘栖软条白沙,苏州东山(照种白沙枇杷)和福建莆田的宝坑解放钟,为中国三大枇杷产地。

【性状】(枇杷叶)①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②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③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④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⑤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容易折断。⑥微有清香气,味微苦。

【显微鉴别 】(枇杷叶)

1.横切面:①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线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也可见。②栅栏组织3-4列细胞。③海绵组织疏松。④主脉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排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主脉及叶肉中均散有粘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及族晶。

2.粉末:红棕色。①单细胞非腺毛大型,多弯曲,有的折合成人字形,先端钝圆,基部狭窄,完整者长至1260μm,中部直径17-55μm,壁稍厚,微木化,较粗者壁有网状纹理。②纤维细长,完整者长162-360μm,直径7-18μm,壁厚2-8μm。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③草酸钙方晶短柱形、菱形、双锥形、方形等,直径3-27μm。④草酸钙簇晶直径10-30μm。⑤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角质层厚约至14μm。⑥下表皮细胞表面不规则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7个。另有粘液细胞。

【药理作用】①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当的作用;②枇杷中含有苦杏仁苷,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③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④枇杷叶可晾干制成茶叶,有泄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效,为止呕之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嗝逆。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①宜食:肺瘘咳嗽、胸闷多痰、劳伤吐血者及坏血病患者尤其适合食用;②忌食:脾虚泄泻者、 糖尿病患者要忌食。

【功效与主治】果:味甘酸、性平;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经;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应用于咳嗽:枇杷核 9~15克,捣烂,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化学成分】果实含水分90.26%,总氮2.15%,碳水化物67.30%,其中还原糖占71.31%,戊聚糖3.74%,粗纤维2.65%。果肉含脂肪、糖、蛋白质、纤维素、果胶、鞣质,灰分(钠、钾、铁、钙、磷)及维生素B1、C。又含隐黄素、β-胡萝卜素等色素。果酱含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

【毒性资料】幼叶毒性较强,尤其是枯萎的嫩叶毒性更大,牲畜食后可中毒。小孩食生、熟枇杷仁20~45粒可引起中毒,一般食后2~3小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头与胸部有压迫感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恐怖感、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昏迷、痉挛等,可因

呼吸衰竭死亡。牛、山羊、猪食叶或种子后可出现呼吸困难、步态踉跄、卧倒、四肢肌肉抽搐,最后可因痉挛死亡。尸检发现消化道黏膜充血或出血。 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

【来源】蔷薇科植物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或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 Lam的成熟果实。又名杏果、甜梅、叭达杏、杏实、杏子、杏树、家杏、归勒斯。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西北、华北和东北各地分布最广。

【植物形态】乔木;树冠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一年生枝浅红褐色,有光泽。 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5-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叶边有圆钝锯齿;叶柄长2-3.5厘米,无毛,基部常具1-6腺体。花瓣圆形至倒卵形,白色或带红色,具短爪;雄蕊约20-45;子房被短柔毛。果实球形,稀倒卵形,白色、黄色至黄红色,常具红晕;核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扁平,两侧扁平,表面稍粗糙或平滑,腹稜较圆,常稍钝,背稜较直,腹面具龙骨状稜;种仁味苦或甜。花期3-4月,果期6-7月。

【性状】(例如苦杏仁)①呈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②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③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④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⑤无臭,味苦。

【显微特征】(例如苦杏仁)

1.横切面:①种皮表皮细胞为1层薄壁细胞,散有近圆形的橙黄色石细胞,突出表皮外,埋于表皮的部位有较大纹孔。②向内为多层薄壁细胞,有小型维管束通过。③外胚乳为一薄层颓废细胞;内胚乳为一至数列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④子叶细胞类多角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搜索更多关于: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药用植物之蔷薇科 的文档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药用植物之蔷薇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8koo551yb2teb98imy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