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跟踪训练2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31: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析] (1)A项,“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2)解答此题,先对结句的大意进行理解,重点解读其“意境”;然后再分析该句所运用的手法,因为是写景,所以是以景结情;最后再点明该句对诗人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及妙处等。

[答案] (1)A

(2)夜晚,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诗歌鉴赏]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北阙休上书”为自艾之言,但“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颔联两句具体叙述失意的缘由。其中“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5.(2018·湖北省襄阳一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李攀龙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注] ①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②玉珂:原指马络头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皇甫汸。③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将领,有佩刀,相者谓三公可佩。虔以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颂辅相之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衔杯”起句,紧扣“送别”的题意,随后又点出了送别的时令与地点,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的“天涯宦迹左迁多”是诗人对皇甫汸的开导之词:做官被贬是常有的事,大可不必介意。此句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谪的失意之情的宽慰。

C.颈联中的“黎阳”和“瓠子河”均是皇甫汸前往开州的必经之地,夏日送别,诗人预计友人大约秋季可抵达被贬之所。

D.就诗歌的章法、布局和用词看,李攀龙的这首诗带有盛唐送别诗的影子,但细细比较能发现李诗的别具妙旨处,可见他不是一味模仿。

(2)《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项,“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错,虽然诗歌首联有友人分别的淡淡愁云,但从全诗看,基调是高亢豪迈的。(2)解答本题,先要明确本诗的情感基调是高亢而豪迈的。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如颔联中对友人的开导之词就是旷达之语;颈联想象友人的旅途时,以景衬情,境界开阔;最后一联中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更是激昂而令人振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A

(2)这首送别诗,虽有友人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宽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基调是高亢豪迈的。①颔联是对友人的开导,诗人用旷达之语劝慰友人:你已在诗坛享有盛名,如今虽然被贬,但做官被贬是常有的事,不必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②颈联想象友人旅途中的境况,境界开阔苍凉,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悱恻之意。③尾联以激昂铿锵之声勉励友人,诗人相信他会得到贵人提携,定能东山再起,不必担心长期失意,而虚度光阴。(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诗歌鉴赏] 首联以“衔杯”起句,紧扣“送别”的题意,随后又点出了送别的时令与地点。颔联中的“天涯宦迹左迁多”是诗人对皇甫汸的开导之词:做官被贬是常有的事,大可不必介意,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谪的失意之情的宽慰。颈联中的“黎阳”和“瓠子河”均是皇甫汸前往开州的必经之地,夏日送别,诗人预计友人大约秋天可抵达被贬之所。诗歌尾联主要运用用典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这首送别诗,虽有友人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宽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基调是高亢豪迈的。

6.(2018·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模改编)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悲

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项,“绿”不是借喻,是借代。C项,“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错,“火似红”是诗人眼前出现的幻象。D项,“壮志难酬”错,诗歌中没有体现。(2)回答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需要抓住其中的景物来概括,如“乱云”“暮”“急雪”“风”等。而这样写的用意,可从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A

(2)景象: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用意: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②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诗歌鉴赏] 在诗人写这首诗之前不久,宰相房琯率唐军与敌人作车战,失败,死伤几万人。此诗首句“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下句“愁吟独老翁”,用一“独”字,表现环境的险恶。三、四句先写黄昏时的乱云,再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诗题中的“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五、六句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七、八句再归结到诗人对于时局的忧念。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7.(2018·山西太原高三阶段性测评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以 ,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③④

[注] ①部曲:部属。这位部曲立有战功,本来将要受赏,而辛弃疾恰好去职,未能行

赏,故写此诗以示激励。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明珠成薏以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后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以 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虎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项,诗的第五、六句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

(2)从诗歌的标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君去”可以看出诗人对部曲的惜别之情。从“万里云霄”可以看出诗人对部曲的祝愿。而“不妨”一句又可以看出诗人的无私,只要部曲有光明的前景,自己宁愿“风雨破吾庐”。

[答案] (1)C

(2)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曲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诗歌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气势突兀高昂,如疾风破空而来,军府下达了紧急的命令,这位壮士接下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

敢。第三句用“薏以 明珠”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的去职是因为遭受别人的诬谤。第四句“负君赤手缚於菟”,点明了“愧”的原因。从这一“愧”一“负”当中,可以看出诗人关怀部属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高尚风格。第五、六两句是诗人“素负志节”的自白。“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诗的结尾两句,着重点明送别之情。第七句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第八句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能为国家效忠效劳,即使自己遭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

8.(2018·山东师大附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改编)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2)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跟踪训练2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8kx72texg6x2111f20r4n7xz5ee5l00bh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