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金属和金属材料
1.(2020·山西)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C )
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2.(2020·河南)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 ) A.铜制电线 C.金制项链
B.铁制铁锅 D.铝制饮料罐
3.(2020·营口)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具有( B )
A.导热性 C.延展性
B.导电性 D.光泽
4.(2020·湖北)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 C.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
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
5.(2020·湘潭)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制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B.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C.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6.(2020·荆州改编)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延展性 D.铝易氧化,因此抗腐蚀性能较差
7.(2020·德州)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8.(2020·宜昌)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9.一些金属的特性:
(1)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 银白 色,铜呈 紫红 色,金呈 金黄 色。 (2)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 固 体,汞却是 液 体。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铁 。
10.(2020·滨州)我市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前景十分广阔。你认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B ) A.铝 C.钙
B.钠 D.铁
11.(2020·遵义)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400℃~500℃600℃~680℃700℃~800℃Fe2O3―――――――→Fe3O4―――――――→FeO―――――――→Fe。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2O3外,其余均为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3O4和FeO
12.(2020·齐齐哈尔)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氧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H2=====2Fe+3H2O 。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Fe2O3(或氧化铁)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13.(2020·昆明)阅读下列材料。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根据含碳量不同,碳素钢可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其性能和用途如下所示。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里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各种特殊性能。
铝合金是目前用途广泛的合金之一,例如硬铝的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将某种铝合金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其中的铝会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近年来,为满足某些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又设计和合成了许多新型合金。例如: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耐热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钢 。
(2)高碳钢的含碳量是 高于0.6% ;可用于制造器械、弹簧和刀具等的是 高 碳钢。
(3)用于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利用了硬铝 ABC (填标号)的性质。 A.密度小
C.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B.强度高 D.硬而脆
(4)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钛 合金。
(5)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相关推荐: